
這幾年,各式各樣以“環保”為主題的兒童繪畫比賽多如牛毛。我認識的一些美術教育工作者連連感嘆這方面的好作品不多了。從內容上看不外乎就是愛護動物、放飛小鳥、綠化祖國等。可是看了這次比賽的作品,才感到隨著環保教育的深入,孩子們的創意被不斷地激發出來,又一批好作品涌現了出來。
《我們的生活需要綠樹》無疑是一張好作品,遠遠看去,它就好像是一幅扇面那樣引人矚目。小作者為了表達對使用一次性筷子引發環保問題的關注,他把一次性筷子索性搬到了畫面上,在筷子上作畫。既有畫材上的創新,又直接點明了主題,可謂一箭雙雕!《地球進化論》通過小作者為我們概括出的地球“進化”的三階段,讓我們清醒地看到地球面臨的可怕前景,而以前綠樹如蔭的時代是多么令我們神往!
創新,一是指構思上的創新一一別人沒畫過的內容我想到了,別人畫過的內容我從一個新的角度上進行表現,都可以成為創新,也就是古人說的“立意”要新。前面提到的兩幅作品,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二是指美術技法上的創新一一別人沒有用過的材料我用過了,或者說,我用的材料是別人用過的,但是我的表現方法和別人不一樣,也是一種創新。《雨后春筍》把平面的人物和立體的樓房安放在一起;《環保》中的人物沒有畫臉,只突出了密密的黑色線條,《鳥兒的天堂》(見封三)用黑白裝飾線畫出了樹,用彩色紙點綴了小鳥;《救救母親河》(見封二)在一張黃色紙上,畫出了粗細不同、密密麻麻線條,有意渲染廢棄物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空間。這些作品都突破了一般的畫法,在運用美術語言上進行了新的探索,也是一種值得稱贊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