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臨床學院神經內科楊子超教授采用頸內動脈注射溶栓,聯合降纖及抗凝等方法治療急性腦梗塞,較傳統給藥途徑可使患者恢復期提前,降低病人致殘率。
急性腦梗塞致殘率高達70%,死亡率在100%~20%。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溶栓,越早進行溶栓,保留下來的神經細胞越多。通常,靜脈溶栓后24小時內,不能對患者進行降纖和抗凝治療,否則會增加繼發性出血的幾率。近年來新興的動脈介入溶栓法具有創傷性,而且在動脈插管時易引發血管壁損傷或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造成新的栓塞。楊子超教授開展的頸內動脈注射溶栓法操作簡單,動脈創傷相對較小,動脈局部用藥濃度高,為同等劑量靜脈給藥的9倍;同時還可通過靜脈適時給予降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綜合治療。經100余例患者應用表明,沒有1例出現致死性腦出血,90%的患者神經功能顯著改善,恢復期明顯提前,并發癥少見。
楊子超教授提醒說,腦梗塞頸內動脈注射法雖能立竿見影,但要求術者必須掌握頸內動脈的解剖位置及毗鄰關系。若誤入頸外動脈、面總動脈或頸內靜脈,將嚴重影響療效。若不慎刺激頸動脈竇,還會引起心臟驟停等嚴重后果。因此,術者必須經過嚴格培訓方能操作。
中子刀遏制惡性腫瘤
黑龍江省農墾總醫院引進國際先進的锎251中子刀,從2002年至今已為156例食管癌、宮頸癌、直腸癌、纖維肉瘤、惡性黑色素細胞瘤等患者進行治療,癌腫局部消失率為93%。
據專家介紹,锎251中子刀是集物理、放射生物、腫瘤放射和計算機等多門類學科于一體的新技術。與X射線和γ射線相比,中子對乏氧細胞殺傷力強,同等照射劑量下特定的生物效應大;其放射源可以緊貼病灶,能最大限度地殺死腫瘤細胞,對周圍正常組織損傷小。因此,運用锎251中子刀可以近距離直接投照,克服瘤體內乏氧細胞對一般放射線不敏感的缺點,對分化好、生長緩慢的腫瘤,以及腺癌和軟組織肉瘤有獨特的療效。此外,中子刀安全裝置齊備,自動化程度高,治療過程可全部遙控,符合當今國際上大力提倡的無創與低創手術的潮流。
黑龍江農墾總醫院汲英主任醫師介紹說:盡管中子刀對局部腫瘤有立竿見影的功效,但對控制轉移灶,消滅體內其他部位的亞臨床病灶,仍需根據病人個體情況,配合全身聯合用藥化療或機體免疫增強劑等治療方法,方能顯著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期。
片狀消融根治惡性室速
導管消融是近年來根治心律失常的新技術,但惡性室速一直是導管消融應用的禁區。對于惡性室速,臨床上常規治療措施是植入價格昂貴的心律轉復除顫器加藥物治療,患者的醫療費用動輒就是十幾萬到二十幾萬元;而且還僅僅是姑息治療,患者每3~5年就要重復治療1次,不能根治。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律失常中心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就開始進行各種室速的導管消融根治術攻關,迄今該中心已經完成了數百例各種室速的導管消融。近期他們又將導管消融根治術應用于惡性室速患者,取得成功,使瀕臨死亡的患者康復出院。
該患者由于罹患心肌病而長期呈室性異位心律,2005年10月下旬病情急轉直下,被當地醫院轉送至阜外醫院。10月24日,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姚焰教授為患者實行了緊急射頻消融術,6小時后患者恢復竇性心律,次日即停用一切藥物,并且可以下床活動,成為我國首例永久性惡性室速射頻導管消融根治術的受益者。
阜外醫院敢向惡性室速動刀,主要依靠他們在臨床根治各種室速中創造的兩項新技術:一是應用“心內非接觸式標測技術”,得以快速、準確地發現室速病灶;二是摸索出一套“片狀消融”的方法,既可把握好消融分寸,又不放過分布廣而深的嚴重病灶。
顯微手術治療幕上癲癇
所謂幕上癲癇,是生長在幕上腦內海綿狀血管瘤伴發的癲癇。此類癲癇單純通過藥物控制發作效果不佳,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采用顯微外科手術治療幕上癲癇,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據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收治的72例幕上海綿狀血管病患者資料表明,有46例患者,臨床以癲癇為主要表現。在這些患者中,35例為局限性發作,12例伴發頭痛。術前有40例曾服用抗癲癇藥物,但療效不甚明顯;1/3服藥后無效果;2例曾做過伽馬刀放療,但仍有癲癇發作;還有4例未服任何藥物。
該科對上述46例患者采取顯微外科治療。術中借助皮層腦電監測、術中導航等先進技術手段,對病灶進行準確的掃描定位,從而保證了手術效果。對其中45例患者做了病灶全切除手術,1例患者因多發病灶實施大部切除,剩余病灶輔助伽馬刀治療。術中經6~36個月的隨訪觀察(有3例失訪),37例每年偶爾發作1~2次或無發作,6例伴有抽搐發作者比術前發作次數減少了75%。術前7例合并急性腦出血的患者,術后再未發生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