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皮膚是一個活躍的代謝組織,所以糖尿病患者的皮膚會受到影響。若能及早識別皮膚信號,對早期診斷和治療糖尿病尤為重要。
感染 易發生在沒有進行很好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中。常見有念珠菌性口角炎、念珠菌性甲病、念珠菌性陰道炎、泛發性體癬、慢性毛囊炎、癤癰等。
外陰瘙癢 主要見于肥胖的患者,男性表現為股內側和陰囊皮膚瘙癢,女性表現為霉菌性陰道炎。原因主要為血糖升高,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或合并霉菌感染。
黃瘤病 主要為發疹性黃色瘤,特征為四肢伸側、臀部和軀干突發淡黃紅色的丘疹或結節,直徑可達O.5厘米,且成群分布,并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檢查其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均增高。
糖尿病類脂性漸進性壞死 常發生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好發于小腿伸側前部,初起為淡紅色丘疹或斑塊,以后逐漸發展成圓形斑塊,伴毛細血管擴張,中央呈淡黃色,明顯凹陷,邊緣呈紅色。多無自覺癥狀,約有1/3的患者發生潰瘍。
糖尿病性大皰病 主要為發生在表皮下的大皰,好發于多年糖尿病史伴有周圍神經病變者和皮膚微血管病變者。四肢尤其是足部自發張力性大皰;皮損在數周后可自行消失,不留瘢痕及色素沉著。
環狀肉芽腫 好發于手背、足背、四肢伸側和頸、胸部等,為環狀堅韌的丘疹,呈淡紅色或膚色,自覺癥狀不明顯。皮疹可長期存在,也可自然消退和復發。
脛前褐色斑點 在脛前部出現圓形或卵圓形暗紅色斑丘疹,以后顏色變暗,范圍擴大;有時多個皮損排列成線狀或多形性淡褐色斑,表面萎縮而略凹陷,病程緩慢。多伴有腎臟、視網膜及神經系統的血管病變。
糖尿病壞疽 由于患者的血管病變引起局部缺血及神經性營養不良所致。患者股動脈以下血管搏動變弱,足背動脈的搏動減弱或消失。小腿或足部、足趾等皮膚光滑變涼,沒有光澤,足部可有灼痛。可因局部缺血及營養不良而發生潰瘍或干性壞疽。
反應性穿通性膠原病 多在糖尿病伴腎病時發生。主要表現為毛囊角栓性丘疹,剝除角栓后留有凹坑。好發于四肢伸側,以下肢為多。糖尿病被控制后皮疹可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