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晚報》報道]重慶市大渡口區一劉姓女子,患輕度精神病。因未遵醫囑規范治療,長期不愈。其母聽別人介紹一偏方,即用“馬桑根”煎湯飲服。于是,便上山挖采馬桑根,煎湯讓女兒服用。不料女兒服后便出現惡心、嘔吐現象,隨即全身抽搐。急送醫院搶救,經洗胃、輸液后方獲痊愈。
據老中醫介紹,馬桑根屬于馬桑科植物,主治風濕麻木、風火牙痛等癥,可煎湯內服或煎水外洗。本品有毒,服用時要特別注意其用量、藥引及煎制方法,切忌亂服亂用。
[《中國職業醫學》雜志報道]山東某醫院近年來收治4例聽信偏方治病導致中毒的病例。
例一吳某患癲癇,服用偏方“黃丹”制成的藥丸,7天后自覺雙下肢疼痛,以足底、關節為甚;20天后出現陣發性臍周絞痛,癥狀越來越重。醫院診斷為亞急性鉛中毒。
例二黃某因下肢皮膚斑痕被游醫診為“白癲風”,予以偏方治療。服藥后2小時惡心、嘔吐,繼而四肢麻木、發抖,全身乏力,腹痛,不能進食。次日出現血便,逐漸四肢抽搐,不能行走,呼吸困難,口腔潰爛。急送醫院治療,診斷為急性汞中毒。
例三彭某因痔瘡使用偏方(經檢測剩余藥含三氧化二砷)外敷患處,每日1次。至第3日出現發熱,顏面及四肢浮腫,一周后四肢麻木、疼痛。當地醫院診為“肛周膿腫”,給予對癥處理后發熱及浮腫消失,但其他癥狀逐漸加重,以致雙手不能執物,不能站立及行走。轉至上級醫院后診斷為亞急性三氧化二砷中毒伴肛周膿腫。
例四謝某用偏方治療“非淋菌性尿道炎”,次日出現上腹痛、腹瀉水樣便,伴濃茶樣小便,繼而牙齦腫痛、潰爛,全身乏力,并出現皮膚、鞏膜黃染。經檢測剩余藥中含汞,醫院診斷為亞急性汞中毒。
[《青島早報》報道]一名18歲的女孩,身高1.7米,體重不足50公斤。父母一直因其過于消瘦而發愁,并采取了多種措施,如讓她多吃肉,晚上睡覺前加一餐夜宵等,但一直不見效果。其母聽朋友介紹一偏方,說可以調整消化系統,增加體重。喝了半個月后,女孩體重未見增加,反而出現腹痛、頭暈、便秘等癥狀。醫生建議做重金屬檢測,結果發現其血鉛含量超過正常值10倍以上,診斷為亞急性鉛中毒。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中毒控制中心簡報》報道]河北省一名11歲少年因患輕度皮膚病,服用含汞偏方月余,導致全身極度消瘦、衰弱,急性腎功能衰竭。醫院診斷為急性汞中毒。經住院搶救、綜合治療及驅汞,兩個多月后才使病情緩解。
另有兩名患者因股骨頭壞死服用含朱砂的偏方一個月左右,均發生了口腔炎、胃腸炎、肝腫大、震顫、失眠、煩躁等癥狀,經住院對癥治療及驅汞后痊愈。
[《北京青年報》報道]海口市一位六旬阿婆,因眼睛不好,聽人說生吃魚膽可治愈,便從鄰居處要來30余個魚膽,回家后拌著白糖一次吃了20個。吃后不久便感覺渾身無力,劇烈腹痛,惡心、嘔吐,隨后全身浮腫。家人急把她送往解放軍一八七醫院,經搶救始轉危為安。
[《揚子晚報》報道]45歲的劉某患乙型肝炎,久治不愈。聽人介紹說偏方蟾蜍以毒攻毒可治乙肝,便抓來十余只蟾蜍,連同蟾蜍子一并煮食,并讓妻子、女兒品嘗。食后不久,劉某即出現中毒癥狀,隨后妻子、女兒也出現相同癥狀。鄰居將其一家三口送到醫院,劉某因搶救無效死亡,妻子和女兒經搶救后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