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近年來由于擔心食物中毒,使為人父母者更小心注意衛生,為了寶寶的安全,請注意下列事項:
◆處理食物前,尤其是如廁或玩過寵物后,應用香皂清洗雙手,并要求全家人都這么做。
◆仔細注意廚房衛生,尤其是工作臺、切菜板和各種器皿,切勿使用木制器具,因為可能隱藏數百萬的細菌在上面。
◆碗盤洗凈后可置于碗架上晾干或使用干凈的紙巾擦干。
◆碗柜應加蓋,經常將水倒干,用消毒劑及熱水清洗,并將所有殘留水分排干。
◆任何置于柜臺上的食物均應加蓋。
◆任何寶寶吃剩的食物均應丟棄。
盛夏謹防涼席性皮炎
自從入夏給女兒用涼席后,她的背部、腰部、腿部突然起了許多小紅疙瘩,瘙癢、疼痛難忍。這是怎么回事?
答:出現這種情況就是患了涼席性皮炎。有些涼席的縫隙中寄生著螨蟲等致敏原,它在人們的皮膚上叮咬。特別是汗液浸濕涼席后,汗液產生的代謝廢物,加大了對皮膚的刺激,導致身體接觸涼席的地方紅腫、瘙癢、疼痛并起小紅疙瘩。如果不及時診治,紅斑面積逐步擴大,起水皰,反復搔癢脫屑。嚴重時可合并葡萄球菌、鏈球菌和真菌感染,引起發燒、發炎,產生膿包疹、體癬等皮膚病。
夏季給孩子預防涼席性皮炎的簡單辦法是盡量多用純棉制品或亞麻制品,少用涼席和化學纖維產品;如果是螨蟲引起的皮炎,要及時進行治療,并要經常把涼席拿到室外接受“日光浴”。
哪些情況下孩子不宜洗澡?
夏天天氣熱,每天都得給孩子洗澡。可是有時候孩子看起來沒精打彩的,洗完澡后還很難受,是不是這種情況下不宜給孩子洗澡呢?
答:天氣熱,皮膚容易大量出汗,應經常給孩子洗澡。但出現下列情況時,要暫停給孩子洗澡:
發熱、嘔吐、頻繁腹瀉時,不能給兒童洗澡,因為洗澡后全身毛細血管擴張,易導致急性腦缺血、缺氧而發生虛脫和休克。
兒童打不起精神,不想吃東西甚至拒絕進食,有時還表現出傷心、愛哭,這可能是兒童生病的先兆或者是已經生病了。這種情況下給兒童洗澡勢必會導致兒童發燒或加劇病情的發展。
發燒經過治療退燒后不到兩晝夜即48小時以上者,是不宜洗澡的。因為發燒兒童抵抗力極差,很容易導致再次受外感風寒而發燒。
若遇兒童發生燒傷、燙傷、外傷,或有膿皰瘡、蕁麻疹、水痘、麻疹等,不宜給兒童洗澡。這是因為兒童身體的局部已經有不同程度的破損、炎癥和水腫,馬上洗澡會進一步損傷引起感染。
孩子看物為何喜歡靠得很近?
我孩子看電視、看書,甚至玩玩具時,常靠得很近,是不是視力有問題?
答:這種現象常是視力異常的表現,應注意檢查孩子的視力情況。小兒視力異常,不像成人會自己訴說,往往依賴家長的仔細觀察才能發現。孩子看東西靠得很近并且常瞇著眼、歪著頭很可能是視力異常造成的。
為了及早發現,應注意檢查小兒的視力。家長可自己做一些簡單的試驗,如分別讓孩子用一只眼看眼前0. 5~1米處的一個所熟悉的畫片,如能講述畫片的內容,說明兩眼視力相似,無明顯的視力下降;當用某一只眼 看畫片時,常說錯畫片內容,或此時小兒變得很煩躁,急于打開被遮蓋的眼,可能是未遮蓋的眼視力下降。一 旦發現小兒視力異常,應帶小兒到眼科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孩子容易皮膚受損,該怎樣護理?
我的孩子生性好動,活動量大,在家在外活動免不了磕磕碰碰,當他皮膚受到損傷,我該怎樣專業地處理他的傷口?
答:學步幼兒、學齡前兒童及在校兒童不可避免地都會時不時地有割傷、擦傷及淤青,盡管輕微的擦傷家長們都知道該怎么辦,但是如果孩子流血不止或者傷口很大很深就需要進行專業處理:
用力按壓。處理各種各樣傷口最首要的任務就是止住流血。用干凈的紗布在傷口處緊緊按壓5分鐘。如果傷口仍然出血的話,你就應該找醫生解決問題了。
清洗傷口。一旦止住了血,接下來就應該清洗傷口了。將受傷的地方放在流動的冷水或溫水下面沖洗幾分鐘,沖掉所有小碎片。應該避免過度的摩擦,否則會很疼,會讓傷口更大而且沒有任何的好處。同時要避免在開放性傷口上面使用碘酒、酒精或其它消毒溶液,因為這會讓你的孩子不舒服。如果需要的話,你可以給孩子口服退熱凈或布洛芬來為孩子止痛。記著不要給孩子吃阿司匹林,因為除了其它的壞處外,這種藥物還會加劇流血。
涂抹抗生素藥膏。當清洗完傷口后,涂抹一層抗生素藥膏(如桿菌肽,這是一種可以在藥店里面買得到的非處方藥),然后用不粘的繃帶進行包扎。避免使用含有新霉素成分的抗生素藥膏,因為這種成分極容易導致過敏反應。每天更換一次包扎或在繃帶弄臟和弄濕后及時進行更換。一旦傷口看上去愈合得不錯了,就可以將包扎除去,讓傷口暴露在空氣中,這樣可以更快愈合。如果孩子發燒或傷口部位出現紅腫或有液體滲出,及時尋找醫生。這些跡象表明傷口可能受到了感染,需要醫生給開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
如果是線形撕裂或皮膚切傷而且傷口很深,你需要去找專業的醫務人員對它進行處理,通常情況下,你應該去急診室或緊急護理診所。
另一方面,孩童時期大部分的傷口都很小,會愈合得很好。但是,即使再小心,皮膚受傷后總是避免不了會出現疤痕。有一些辦法可以讓疤痕不那么明顯:
◆按照上面所說的步驟處理傷口,并格外留意是否有傷口感染的跡象,一旦發現要立刻求醫。
◆在傷口愈合的早期要將傷口覆蓋住,這樣可以加速新皮膚的生長。
◆愈合階段盡量讓你的孩子不要過分活躍,避免讓他參加激烈的運動(尤其是接觸性運動),以降低再次受傷及傷口再次破裂的風險。
◆使用口服的退熱凈或布洛芬給孩子止痛,以減輕孩子的痛楚,加快愈合的速度。
◆確保你的孩子有充足的營養供應;多攝入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它們均有助于傷口的愈合。
◆記住你自己要保持冷靜,這樣你的孩子才能夠同樣保持冷靜。不要忘記在治療任何傷口的時候,父母的親吻和愛心都是最重要的。
孩子對牛奶和雞蛋過敏怎么辦?
我兒今年5歲,從小患有哮喘病。對鮮牛奶和雞蛋過敏,請問這種過敏癥狀會持續到將來嗎?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治?
答:引起過敏的食物種類很多,臨床癥狀也很復雜,通常兒童的發生率比成人高,多數兒童5歲后過敏癥狀逐漸減弱,以致消失。
食物引起過敏反應中,過敏原或變應原(也稱抗原)大多為分子量在18000~30000之間的糖蛋白。雞蛋清中的類卵粘蛋白是主要致敏成分;牛奶所含的20余種蛋白質中,只有5種有致敏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B乳球蛋白;另外有不少人對牛奶過敏是對奶中乳糖耐受不良,是機體腸內乳糖酶缺少所致。
發生食物過敏時可使用抗組織胺等藥物作對癥療法,對有食物過敏的人也可采用飲食防治方法,例如:
◆避免療法在飲食中完全免去致敏成分是有效的療法,如果過敏原很確切的話,應完全停止食用該種食物。
◆如果對鮮牛奶的過敏是對乳糖耐受不良,乳糖酶的缺少所致,則可以食用酸奶,尤其是乳酸類酸奶,其中乳糖已經過食用乳酸菌分解,不引起乳糖過敏。
◆食物口服脫敏療法 對營養價值較高而又常需食用的食品,可采用此療法。例如對雞蛋過敏者,可將一個雞蛋稀釋至100倍或1000倍以上,食其一份,如無癥狀發生,則逐日增加食量:或每周一兩次,小量食用,逐漸增加量。總之,增加的數量以不經起過敏癥狀的出現為度。如此經數周或數月,有些孩子的耐受程度可以達到正常人的食用量。但應注意,以后也應避免大量食用,以免復發。
孩子愛揪頭發是怎么回事?
我兒子總是習慣地揪頭發,把自己的頭發一根一根的往下揪,以至他頭上像斑禿一樣,一塊一塊亮亮的沒了頭發。請問這是怎么回事?我該怎么辦?
答:孩子愛揪頭發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多動癥、缺乏安全感和個性特點三種:
◆多動癥。這種孩子顯得格外活潑,手腳不停地動,精力充沛,不知疲勞,因而他們好跑、好爬或好揪頭發、挖鼻孔、吮吸指頭。他們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不停,而且凡是能碰到的東西都要碰一下,故常因干擾別人而引起與同伴的糾紛。這些行為特點同一般兒童的過度活動是有區別的。
◆缺乏安全感。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造成了孩子壓力過重,孩子無所適從時,他們往往愛揪頭發摸耳朵。不適當的溫度、照明、噪音或陌生的環境等因素使孩子得不到安全感,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個性特點。有的孩子意志較弱,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就大發脾氣,揪自己的頭發。
針對上述情況,家長可采取以下措施:
◆對于由多動癥引起的可進行:(1)藥物治療。(2)心理治療。家長應開導關心孩子,使他們消除緊張、焦慮和抑郁的心理。(3)行為矯正。對適宜的行為給予獎勵,加以強化;對不適宜的行為則加以懲罰,促使其消退。
◆對缺乏安全感引起的:(1)家長在家庭中要創設舒適和睦的環境,讓孩子獲得心理上的自我滿足。(2)多關心、多接觸孩子,游戲活動時多表揚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其養成樂觀向上的意志品質。
◆對于孩子個性特點引起的,父母可以利用故事、兒歌、歌曲教育引導,讓孩子養成耐心和寬宏大量的個性品質,并交給他們任務,教會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益生菌能增強寶寶免疫力嗎?
我的寶寶容易生病,前段時間有人向我推薦一種兒童益生菌沖劑,說寶寶6個月以后從母體帶來的免疫球蛋白已經差不多用完,最好補點益生菌,可增強免疫力。不知道益生菌是不是能增強寶寶免疫力?
答:對人體有益的細菌我們叫它益生菌,它可以促進體內菌群平衡,從而讓身體更健康。
寶寶的身體正在生長發育階段,免疫系統還不成熟,生病總是難免的。給寶寶治病時,可能常會用到一些殺菌藥物,如抗生素,這些藥物在殺死病菌的同時也會破壞體內益生菌,在一定程度上“傷”了寶寶。體內益生菌減少了,寶寶就會出現胃口不好、大便不正常、無精打采,而且有害細菌可能就會乘虛而入。因此,多病和病后的寶寶都需要及時補充益生菌,以提高自身抵抗力。
補充益生菌的 5 個時機
在日常飲食中,很難有效補充益生菌,所以只要寶寶有如下情況之一,就應盡快補充益生菌:
◆服用抗菌素時。抗菌素尤其是廣譜抗菌素不能識別有害菌和有益菌,所以它殺死敵人的時候往往把有益菌也殺死了。這時候或者過后補點益生菌,都會對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起到很好的作用。
◆消化不良、牛奶不適應癥、急慢性腹瀉、大便干燥及吸收功能不好引起的營養不良時,都可以給寶寶補充益生菌。
◆剖腹產和不是母乳喂養的寶寶不能從媽媽那兒得到足夠的益生菌源,保護健康的腸道菌膜不健全,可能會出現體質弱、食欲不振、大便干燥等現象,也應該適量補充益生菌。
◆對于免疫力低下或者需要增強免疫力的特殊時刻,能夠有備無患。
◆帶寶寶出行或旅游時帶點益生菌類產品,如果寶寶腸胃不舒服,服用后能夠有效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