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成功恐懼到處可見。譬如:在接受新工作或新職務時,女性常猶豫不決,總是先考慮自己能力是否足夠,或是說“我要先回去跟家人商量……”此外,年輕女性也常常在閑談中說:“不想干了,能找個老公養我就好了!”
這看起來像是開玩笑的話,但實際上卻反映了女性恐懼成功的集體潛意識。
美國女心理學家霍納是最早研究女性的成功恐懼的科學家。1968年,她請女大學生構思一個故事,其開頭語為“第一學期末,安妮發現自己在醫學院的班上名列第一”,而對于男大學生,開頭語的安妮改為“約翰”。結果發現,68%的安妮的故事比較悲慘,典型的故事是她取得事業成功,但在婚姻上不幸,要么是遲遲找不到另一半,要么是離異。相反,91%的約翰的故事比較幸福,最終的結局多是“才子佳人”,不僅取得了事業成功,還找了一個漂亮老婆。
霍納由此提出女性有恐懼成功的傾向,原因在于社會和家庭給她的定位是柔弱的、被保護的、不出頭露面的,所以成功就意味著對這種性別角色定位的挑戰和背叛。我國學者也做過類似的研究,都驗證了霍納的結論。最通常的解釋就是,如果太成功了,女性會擔心自己在與異性的親密關系上遇到麻煩,她們下意識里認為,男人懼怕優秀的女性,懼怕和成功的女性建立親密關系,除非自己比她們更強大。因為這種恐懼,許多優秀的女性會做一些連自己都不明白的莫名其妙的事情,以避免自己過于成功。
不過,女性并不是恐懼所有方面的成功,在符合女性的性別角色定位的職業上,譬如護士、音樂、演藝、文學等方面,女性的成功恐懼就比較低。相反,在女性的傳統領域,男性倒明顯有了成功的恐懼。譬如:近日有報道稱,“男護士在各大醫院受歡迎,戀愛上不受歡迎”,就因為護士是女性的傳統領域,于是,在人們的潛意識深處,護士就和女人味之間畫上了等號,女孩因為下意識里擔心“男護士=女人味的男人”,從而不愿意和他們談戀愛。
(摘自《廣州日報》)
(責編/俞媛媛)
E-mail:amfyyy@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