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有什么地方可能出錯他準會在這上面出錯。”
——墨菲定律
人的大腦是一架高度復雜的計算機,當具有迷惑性的信息擾亂了人的信息處理系統時,就可能出這種差錯。它大體分為以下幾類:
敘述性錯誤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玩笑:一群青年中有人提出,“我們這里誰看起來最老實?”有一位唯恐被人搶先,趕忙應道:“我廣遭到了哄堂大笑,因為“看起來老實”含有“實際上不老實”的意思。接著又有人發問:“這里誰看起來最不老實?”居然也還有人搶著說:“我!”結果也遭到一陣大笑。
選擇性錯誤
一個人在家里請人吃飯,小心地準備了一個蛋糕,一盆涼拌生菜,然后把蛋糕放進冰箱,把涼拌生菜放進烤爐。
這種漫不經心的態度,也會使你把糖罐的蓋,蓋在同樣大小的咖啡罐上。我有一個讀研究生的學生,練跑后回到家,脫下濕透的汗衫,丟進抽水馬桶。不是投得不準,他的目標,那盛臟衣服的籃子,根本就在另一間房里。
觸發性錯誤
想好了要做的事,很容易在做時出錯。一個同事告訴我,他在家想在書房做點事,剛要開始便先去臥室,但是到了臥室卻想不起是干什么來的。“我在臥室不斷走動,”他對我說,“希望臥室里有什么東西能提醒我要做的事。可是沒有。”他只好回到書桌,這才想起原來是眼鏡臟了,心中大感寬慰,于是他又回至臥室去拿擦眼鏡所需的手帕。
習慣性錯誤
這是各種錯誤中最有趣的一種。一個人心不在焉地去臥室換衣服,準備吃晚飯,結果進房后把衣服一件件脫去,鉆進被窩,就只因為晚上脫衣服睡覺是一種習慣行為。還有人本來是到廚房里找些吃的東西就要外出,但進入廚房后居然穿上圍裙,做起飯來。
工作過于緊張,差錯也就大大增加。原子能發電廠里,種種復雜系統的操縱臺總長度可達一百多英尺,各種儀表多達七百多種,又需要不斷檢查核對,試想在這里工作,怎么可能保證絕對不犯差錯呢?而無意的差錯又會造成何等嚴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