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造力的動力系統
任何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都在于該事物本身的內在矛盾,這是辯證法的基本常識。創造力的動力系統應是一個矛盾統一體,它主要包括兩大組成部分:一是問題,二是解決問題的需要。
問題本身就是矛盾,這種矛盾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理論觀念與經驗事實之間的矛盾;二是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論觀念之間的矛盾;三是同一理論觀念本身的內在邏輯矛盾。這三方面共同構成一個矛盾體系,進而成為創造力動力系統的基本構成要素。其中,第一方面的矛盾是最根本的,因為它是另外兩方面矛盾的基礎和來源。
另一個要素就是個體必須解決問題的需要。問題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它本身并不是直接就意味著創造,只有當個體去關注問題,去努力地解決問題的時候,創造才能真正成為一種現實的活動。從馬斯洛的需要理論出發,人對價值的無止境的追求使得人們總是不滿足于現狀,總是有更高的需要。從個體的角度來看,促使人們產生解決問題需要的因素主要包括這樣三個方面:一是個體的本能沖動;二是個體對自我實現的追求;三是個體的社會責任感。
本能沖動是促使個體投入創造活動的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動機。現代創造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凡是具有高度創造力的個體都較好地保留了這種本能,具體表現為他們始終都保持著一種純天然的、兒童般的強烈的好奇心和自然而廣泛的興趣愛好,使得他們所從事的許多研究很少帶有功利的性質。比本能沖動更高一層次的創造動機是個體對自我實現的追求,這種追求不再是一種天生的本能,而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因為任何崇高理想的實現都離不開創造,而創造就是要解決問題。比自我實現更高一層次的創造動機是個體的社會責任感,社會責任感來源于一個人對自身作為社會的一員而理應擔負起的社會責任的認識。從歷史上來看,偉大的創造者都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們時刻把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同自己的國家、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的進步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用自己的創造來為國家和民族服務,來造福于人類。
本能沖動是基礎性動機,社會責任感則是最高層次的動機,而自我實現則介于兩者之間。對不同的個體,這三方面所起作用的大小往往是不一樣的,并不存在某一方面起主導作用的問題。有了問題,又有了解決問題的需要,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創造力動力系統。由于問題就是矛盾,而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需要之間又構成了一對矛盾,正是由于這些多重矛盾統一體的存在,從根本上推動著人們不斷地去探索、去創造。
二、創造力的操作系統
創造力的操作系統主要包括創造目標、創造知識和創造方法三個方面。創造目標提供研究的課題和方向,創造知識提供研究的材料、內容和能源,而創造方法則提供創造的操作規則,三者共同構成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為創造活動的實施提供基本的手段。
創造目標的確定主要涉及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傾向性因素,包括人的興趣、愛好以及社會的需要;二是條件因素,包括人自身的先天、后天素質條件以及所處的社會環境條件。創造目標在整個創造力結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確立創造目標是創造活動的真正開端;其次,創造目標還對創造力結構中的其他要素發生十分重大的影響。一方面,創造目標的確定使創造的欲望有一個具體的歸宿;另一方面,創造目標使創造手段的準備有明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進而提高其有效性;再則,創造目標的確定還能夠使控制系統真正投入運轉,進而充分發揮其控制作用。
創造知識主要指經驗事實和理論知識。經驗事實就是指人在實踐中獲得的感性認識,理論知識主要是指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理性認識。并非任何一種理論知識都會有利于創造,只有理論知識具備自我發展的能動性的時候,它才有利于創造。所謂活的知識是指不斷變化的理論知識,這種不斷變化的知識在本質上也就是人類認識的自然發展過程。活的知識本身包含著內在矛盾,并始終處于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自然生長過程之中。一般以演繹邏輯的方式構筑起來的知識體系只是一個無矛盾的、靜止的和封閉的系統。
活的知識在本質上必須具備這樣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綜合性,包括多樣性(即多方面的知識)和整體性(即各方面的知識相互聯結);二是多元性,即必須展示對同一問題的多種不同的觀點;三是動態性,即知識必須始終處于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之中。活的知識反映了經驗事實與理論觀念之間的動態聯結。這種聯結的動態性是由經驗事實與已有觀念之間的矛盾或不平衡的關系所造成的。活的知識作為一種活的有機體,它本身具有生命力,在一定的條件下能夠自我生長、自然發展,因而它是創造力的核心和靈魂所在。
創造方法是指創造活動的規律、規則和方法。它既包括創造的最一般的規律,也包括一些具體的創造原理和技法。隨著人們對創造活動研究的日益深入,這方面的成果已經大大豐富了。研究方法本身也不是絕對孤立的,它與別的素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比如說,它與創造知識就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因為,活的知識作為人類認識的自然發展過程,本身就體現著研究的規律和方法,只是這種規律和方法不是以相對獨立的形態表現出來。
創造知識是整個創造力結構中最重要的構成要素,個體的知識狀況可以對其他創造力構成要素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進而從根本上決定個體的總體創造力水平。
三、創造力的控制系統
創造力的控制系統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勇氣,它控制創造活動的開始,將創造活動付諸實施;二是意志,它控制創造活動的持續進行,最終完成創造活動;三是環境,它主要表現在對創造力發展的促進或反饋作用。
創造的勇氣取決于多種因素,首先,它與創造力的動力系統有關,一般來講,創造的動機越強,則創造的勇氣也越大。其次,它與創造力的操作系統也有關,從總體上來說,創造力的操作系統越完善,亦即目標越明確、越現實,創造知識越豐富,創造方法掌握得越熟練,則創造的勇氣也越大。最后,它還與人的性格、氣質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關,在其他條件相近的情況下,人的性格、氣質不同,其創造的勇氣也會有很大的差別。
創造的意志品質主要有獨立性、堅定性、果斷性和物力。一般來說,創造的動機越強,越具有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頑強性格,則越具有良好的創造意志品質。
創造的環境是指人們進行創造活動,并能夠培養和促進創造力發展的家庭、學校及宏觀的社會環境。在創造力發展過程中,個體能夠對環境施加主動的影響,這包括個體對活動環境的選擇,對自己與環境作用方式的選擇,通過調控自身來實現對環境的某種調控等,另一方面,環境對個體的影響更為持久而深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體創造力的發展狀況,包括發展的程度與速度。 創造力控制系統的靈魂就是一個人的信心。信心是多種因素的綜合體,而不是某種單純的東西。信心本身不僅與人的性格、氣質有關,而且更與創造力動力系統和創造力操作系統有著密切的關系。
四、結論
在創造力的構成系統中,每一個系統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相對而言,操作系統在整個創造力的構成中居于中心地位。就子系統的構成要素來說,其各自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一般來說,活的知識在所有子系統的構成要素中起的作用最大,因為它是觀念或思想的生長點,并進而實現觀念的生長。由于思維只是觀念的運動和變化,觀念本身的結構決定了思維活動的方式、性質和進程。因此,觀念的結構從根本決定著思維是否具有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