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召開前夕,國內第一份有關中國風電發展現狀及未來前瞻的報告出版。這份名為《風力12在中國》的報告由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編。報告指出,中國有能力在2020年實現400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容量,年發電量將達800億千瓦時,可滿足8000萬人的用電需求,同時每年可減少48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報告”主編、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協會秘書長李俊峰說“按目前估計的技術可開發儲量計算,國內有潛力開發風電的地區,其可開發裝機容量是目前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的兩倍多?!?/p>
據了解,我國政府目前的風電目標是,到2020年風電裝機達2000萬千瓦。不過,這份國內著名風電專家聯合撰寫的《風力12在中國》報告提出了更為雄心勃勃的前景:2020年,中國風電裝機可達4000萬千瓦的水平;2030年,風電規模可達1億千瓦;2050年前后,風電達到甚或超過4億千瓦的裝機容量,相當于2004年全國的電力裝機總容量。如果這些目標能實現,2020年之后風電可以超過核電成為中國第三大主力發電電源,前兩位為煤電和水電,到2050年風電則可超過水電成為第二大主力發電電源。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副局長吳貴輝說,以此推論,到2020年中國市場將需要超過25000臺大容量風機,由此推算的風電業銷售額將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并新增1520萬個就業機會。預計風電的產業前景必然造就一個巨大的制造業,吸引國內外投資進入。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報告”副主編時麗指出,風電是可再生能源技術中成本降低最快的技術之一。在過去5年里,風電成本下降約20%。在未來15年內,隨著市場發展和技術進步,風電可以達到和煤電競爭的水平。有數據顯示,在風能資源豐富的內蒙古、新疆等地區,每千瓦時的風電成本已經降至0.4到0.5元,低于沿海地區的煤電成本。目前中國的電源機構中煤電占75%,排放污染嚴重,增加風電等清潔能源刻不容緩。在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全球變暖方面,風電是有效措施之一。
歐洲風能協會主席阿瑟勞斯·澤爾沃斯Arthouros Zervos說“歐洲風能協會正在和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協會合作,促進風電在中國的發展。《風力12在中國》表明中國未來的能源之路可以走得更好。風能已經在全世界為千百萬人帶去了福音,中國可以在這方面起到帶頭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