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必須打破單一、被動的呆板模式,建立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學習的方式,激活語文課堂教學。
一、轉化角色,營造話的氛圍
如果把語文教學比作一臺戲,那么語文教師則是這臺戲的導演,他要用他那對教材的透徹理解,用他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動作、神態,將學生帶人預想的境界,去與教材交流,獲取知識。所以語文教師要融洽師生情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課堂上,老師要時時蹲下身子,放下架子,盡可能縮小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最大程度地和每一個學生進行心靈溝通,產生共鳴。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給學生安全感和成功感,啟發誘導,以激發學生的內在活力,以及無窮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以趣為導,啟動學生思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要激發學生的興趣,穩定學生情緒,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激活課堂氛圍,課堂起始語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我在教學《春》一文時,首先和學生同唱一曲《春天在哪里》創造意境,使學生在美妙的樂曲聲中,眼前呈現出一幅美麗的春景圖,自然地進入對課文的學習。
我們還可以運用故事,引用詩詞,使用幻燈、錄音、電影、圖表等材料導人,把干巴巴的說教變得形象生動,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為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合作探究,激發話的潛能
新的教學理念告訴我們,語文教學已不再是一種對學生加工、改造的活動,而應是一宗充滿了自主性、隨機性、多元性的探索創造活動,應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更好地激活語文課堂教學。
1.創設問題情境;
2.培養探究的興趣;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根據學生活動的興奮點,讓他們發現問題,并積極地思考與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
3.合作交流;
4.積極互動。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可見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生可以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相互討論,相互切磋,形成互動,從而共享信息,開拓視野,啟迪思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四、拓展延伸,言盡意未盡
孔子聽韶樂,曾三月不知肉味,說明音樂的優美動聽、效果久遠。激活語文課堂,不僅要在切人新課、傳授新課的過程中講究方法,就是在一堂課的結尾時也要盡量給學生留下余味。如在教學《假如人類也有尾巴》一文時,文中想象手法的運用就是激發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我曾在下課前出過一道《假如人類也有翅膀》的題目,讓學生完成,學生對此特感興趣,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爭先恐后,暢所欲言,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下課鈴響后還意猶未盡。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只要我們更新理念,堅持教改,注重教學藝術,不斷探索、實踐、總結經驗,就能激活課堂教學,達到“萬紫千紅總是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