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可以在生活中互相啟迪;在學業上互相切磋;在做人上共同求索……古今中外,人們都把友誼看成是社會關系中的寶貴財富。中學生,在社會上交朋友無疑也是有益的。
首先,在社會上交朋友,可以開闊視野,廣聞博識。年輕人有各自的生活領域,構成了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你在他們中有了朋友,便可以在交往中得到各方面的知識。其次,可以豐富你的生活情趣。中學生,在學校里往往沉溺于分數之中,產生疲倦、困惑、孤獨之感。有了社會朋友,共同參加文娛、體育活動,你教我彈吉他,我拉你去溜冰,歡快豐富的生活情趣,是會促進學習效率的。再有,在社會上交朋友,還可以激發學習勁頭。幾個不同學校的學友,在一起交流學習經驗,把各自學校的考試題、輔導材料匯集到一處,共同研討,互相啟發,開拓思路,對彼此都有好處。
那么,在社會上交朋友有沒有不好的一面呢?有。某校有幾個女中學生,出于好奇心,經常出入社會舞場,結交一些男青年為舞伴,稱兄道妹,結果被壞人騙了。交這樣的“朋友”害處極大!也有的中學生,交朋友的目的不明確,一群“小哥們”,聚在一起,抽煙、喝酒、干壞事。還有的中學生,在社會上混了不少的“點頭交”,分散了學習精力。這些都是應該引起注意的。
中學生在社會上交朋友,一定要先有明確的目的,按自己需要去擇友。我為什么要認識他?有共同的志向,有相同的愛好,有助于學業……總之,要多問一個“為什么”。茫茫人海之中,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它需要雙方有足夠的理解。充分的理解是以雙方相當的接觸為前提的。俗話說:“日久見人心。”中學生接觸最多又最易了解的當然要說是同齡人了,彼此閱歷相近,有共同語言。交成年人為大朋友,切忌不能只憑一兩次見面就直觀上認為某某“可交”、“不可交”,最好是經過師長、學校團組織引導和介紹,減少失誤。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所以在社會上交朋友也要有個“少而精”的原則,以免分散精力。
“與善人居,如人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不善人居,如人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句名言告誡我們,中學生在社會上交朋友要切記擇交“益友”,不交“損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