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衛星對微波環境的測量數據,科學家們便能推測宇宙的結構。
關于宇宙有限還是無限這個問題的爭論已經持續多年,最近,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尼什與其同行們近日對宇宙直徑做出了新的評估:1560億光年。
科學家們在這項新的研究工作中對宇宙微波環境內微弱的振動進行了縝密的分析研究,而正是這種微波環境給科學家們提供了有關宇宙結構的信息。
科學家們從事此項研究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找到所謂的“鏡室”存在的標志,而所謂的“鏡室”則只是一個解釋宇宙結構假想的比喻而已。現代宇宙認識論認為,宇宙是有限的,其內部空間也是封閉的,穿越宇宙的光最終還是要回到光源,就好似光線在一個裝滿鏡子的房間內來回穿梭。
假設事實真是如此,同時假設宇宙目前正處于40億歲的青春時期的話,那么我們就能夠研制出一架性能足夠完美的天文望遠鏡來從宇宙的另一頭觀看我們的地球(如果上述宇宙年齡假設成立,那我們的地球則只能算是一個剛剛出世的嬰兒)。
然而,宇宙的年齡事實上已經很老了,根據天文學家們近期的推測,它至少應該已經有147億歲,因此我們直接觀看光線在宇宙間來回穿梭事實上也已不可能了。
但是,科學家們認為他們能夠根據微波環境的特性來間接地認識和研究宇宙。尼什教授表示,雖然沒有找到直接的證據,但這并不意味著鏡面效應就不存在,也不代表宇宙就真是“無邊無垠”的。
尼爾·尼什還表示,“如果我們的設想正確,并且如果我們的研究沒有犯根本性的錯誤,那么我們就能計算出宇宙的直徑,它應該是1560億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