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要有吸引力和有趣,孩子才會全情投入,不然他們的熱情一過,就會把玩具打入“冷宮”玩具好玩,從中得到無窮樂趣,對孩子身心發(fā)展大有好處。玩具具有能促進孩子語言、智能、身體機能諸方面發(fā)展的功能,父母越了解自己的孩子,越容易挑到適合孩子的玩具,買來的玩具也就越能起到益智的功效。
●語言訓練:
孩子在玩耍時,不時會對著玩具念念有詞,不要小看這種溝通模式,它給予孩子運用語言去表達意思的機會。此時,家長若能參與其中,與孩子一起玩,不但可以引發(fā)他多說話,還可在一旁指導他用詞和表達技巧,加強掌握語言運動的能力。
●宣泄情緒:
孩子在遭到挫折、憤怒時,會將玩具摔掉、拍打或責罵,這就是孩子宣泄不滿情緒的表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孩子不能隨便向人發(fā)泄情緒,于是玩具便成為代替品。孩子跟大人一樣,需要渠道發(fā)泄情緒,不然,會形成抑郁的心理疾病,影響健康。
●刺激官能發(fā)展:
玩具可引導孩子用感官去接觸世界,例如刺激他的視覺、聽覺和觸覺,幫助他們配合身上各種感官的反應,來接觸和認識外界新奇的萬事萬物。有些會發(fā)出聲音的玩具,足以引起孩子對周圍環(huán)境的反應,是有效訓練孩子靈敏聽覺的上佳工具。有些玩具設計得顏色鮮艷,形象可人,能直接帶給孩子視覺上的美感。不同的益智玩具,都是輔助孩子認識世界的有效工具。
●協(xié)調(diào)身體機能:
孩子的手腳協(xié)調(diào)、手眼配合等身體機能,需要訓練而逐漸建立起來,而玩具是最佳訓練工具之一。例如孩子將一盒積木砌出圖形,除了要運用頭腦之外,還要手的配合。所以玩具對孩子的肌肉活動、身體機能的發(fā)展,有莫大的裨益。
●學習社交技巧:
通過玩具,孩子在跟同伴或父母玩耍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間在發(fā)展他們的社會關系,他們在合作或競爭中即使產(chǎn)生爭吵,其實也是他們正在發(fā)展合作精神和學習與人分享,為日后融入社會作著準備。父母在陪伴子女玩耍中,更加深親子關系,在互相分享、交流的過程中,給予孩子心理上健康發(fā)展的機會。教師和家長應教導孩子借玩具給其他小朋友玩,孩子如果玩厭了某種玩具,可以建議他將玩具送給別人,這樣有利于培育孩子的社交意識和愛心。
●學會精明消費:
玩具同時也是一個良好的理財教育工具。孩子不大了解金錢的價值,也不大明白玩具有多貴。如果你要為孩子買昂貴的玩具,先教導孩子存下部分零用錢作購買玩具之用,這樣孩子就能學會珍惜。讓孩子存錢買玩具也可幫助孩子學習理智用錢,學到如何分配金錢,如何做個聰明的消費者。孩子也許會犯錯,但這是學習過程中必經(jīng)的歷程。如果心愛的玩具壞掉了,手巧的媽媽或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設法修理,這樣可以讓孩子學會如何珍愛玩具,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
不少父母看了電視廣告或聽了銷售人員的推薦,就買下昂貴玩具,以為孩子一定喜歡,結(jié)果小孩不領情,這是因為從簡單的手工玩具和拼裝玩具,直到極其復雜的電子游戲,所有用于娛樂的物品對于幫助孩子推理能力的形成和獲得順應外部世界的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毫無疑問大部分電子玩具都限制了創(chuàng)造力,特別是機器人。對于兒童來說,貴重的和表面高級的玩具往往并不是最好的。孩子們喜歡利用玩具獲得意料之外的樂趣,極普通的玩具往往比貴重禮物更受孩子的歡迎。父母應為孩子選擇一些有利于培養(yǎng)參與意識和動手能力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