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我們不難看見,有的寶貝跟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時很活躍,可見到外人就害羞;有的寶貝在家里話也不少,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環境中就一句話也沒有,由于心里的壓力和惶恐,在特定的場合就一言不發。性格是一種個性心理特點,它是個性的核心部分。在性格形成時期,孩子表現出性格意志的缺陷,父母應引起重視,及時進行幫助、引導,使孩子的個性得以健康發展。
膽小的程度因人而異,原因也不盡相同。有的由于個性或性格方面的原因,這類人往往性格比較內向,對外在的刺激比較敏感,在社交場合會感到緊張而手足無措;在氣質上就是退縮型的,面對新事物新環境感到遲疑或顧慮重重,適應慢;有的是由于很少和外人接觸而沒有學習到適當的社會交往技巧;也有的是受過去失敗、受挫折的不良經驗影響,造成不自信,對自己的能力認識不足;還有的是因為童年期的教育不當,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經常批評孩子,造成孩子誠惶誠恐……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擔心給別人留下的印象不好而產生害羞是膽小的癥結所在。膽小心理是一種疏遠力,人一旦產生了這種心理,就會使自己變得內向、壓抑、消極被動,不能很好地與人交往。因此,克服膽小對人的一生非常重要。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對于寶貝來說,膽小也是一種正常的情緒表現,注意使用正確的方法幫寶貝克服膽小。
1 給寶貝一個寬松的成長環境
父母對寶貝的要求不要過高、過嚴,要允許寶貝犯錯誤,寶貝說錯了話,做錯了事,不要當眾指責,使寶貝感到難堪,應鼓勵寶貝重新嘗試。
2在與同伴玩耍中克服膽小
心理學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表現得最為明顯,這也是糾正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徑。愛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點。父母要讓膽小的孩子經常和膽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著做出一些平時不敢做的事情,并將小伙伴的言行舉止作為自己模仿的對象,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鍛煉,變得勇敢、堅強起來。
對于經常生活在家庭這樣一個小環境中,不習慣集體生活的寶貝。家長應注意為寶貝提供交流的機會,讓寶貝和周圍環境多接觸,和同齡的小朋友多接觸。例如,可以邀請小朋友來家里玩,或帶寶貝去小朋友家玩。使寶貝在和小朋友玩耍中體驗到快樂,產生與人交流的愿望,逐漸克服膽小。
3鼓勵寶貝主動與人打招呼
有的寶貝見到鄰居或爸爸媽媽的同事不敢主動打招呼,甚至躲躲閃閃。這時候,家長對人熱情、友好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言行是寶貝的模仿對象,家長鼓勵寶貝主動、大膽地與之打招呼,問侯他人。
4給寶貝創造當眾表現的機會
在生活中不難發現,有的寶貝盡管來到不熟悉的環境中,但如果有一個伙伴(哪怕年齡比他小)在他身邊,為其“壯膽”,他就會表現得輕松自如。因此,應該讓寶貝多參加群體活動,多給他創造當眾表現的機會。例如,夏天的夜晚在外乘涼時,可以組織寶貝們辦小小演出會,讓寶貝表演各自拿手的節目,說兒歌、講故事、唱歌、跳舞都可以。也可以找一塊平地開展各種游戲活動。寶貝每次參加群體活動后,家長應及時鼓勵和表揚他的進步。這樣,寶貝在各種場合表現的機會多了,他就有可以“炫耀”的資本,自信心就會大大增強,也就不再感到害怕了。
5有意識地給寶貝布置任務
有的人往往需要他人幫忙時羞于開口。例如,在餐館吃飯,需要向服務員要餐巾紙,但羞于啟齒。這時,家長可以給寶貝派任務,當寶貝完成任務,應及時表揚。
6讓孩子學會生活,把握自己
一些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給孩子創造了舒適、平靜、安穩的生活,卻剝奪了孩子自我表現能力的機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方式,導致了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萎縮。因此,要培養孩子成為強者,父母首先要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學會生活。譬如:夜間讓孩子獨立上廁所,自己到牛奶站取牛奶;父母暫時離開時,稍大一些的孩子能夠獨立而不害怕。這些看起來是小事,但是對培養孩子獨立、勇敢的品質很有益處。
總之,改變寶貝的膽小行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成人的寬容、耐心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