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薯條女童可能易患乳腺癌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女性在兒童時期常吃炸薯條,可能會增加其成年后患乳腺癌的風險,這一發現為吃薯條有害健康的觀點提供了最新證據。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以5 8 2名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 5 6 9名健康女性為研究對象,對她們的飲食習慣進行了問卷調查,并讓她們的母親回憶調查對象在幼年時期的飲食習慣。結果發現,在幼兒時期常吃炸薯條的女性,成年后患乳腺癌的風險較高,女性在3至5歲時每星期多吃一份炸薯條,成年后患乳腺癌的風險就會增加27%。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說,很多科學研究發現,幼年時期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女性成年后的健康狀況。這項研究說明。乳腺癌可能源于女性的生命早期階段,在幼年時期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對降低成年后乳腺癌發病風險有重要意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在各種癌癥中,乳腺癌在全世界的發病率位居第二,僅次于肺癌,每年新增患者約1 0 0萬人。科學研究顯示,高脂肪飲食會增加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風險。
怎樣為孩子測體溫
對孩子采用肛門測量比較準確。如果通過腋下測量體溫的話,可以讓孩子背坐在大人腿上,放人體溫計后,可用雙手從背后按住孩子雙臂以夾住腋下的體溫計。孩子的體溫比成人高1—2度,而當孩子劇烈運動或啼哭之后,體溫會更高些。所以給孩子測溫,要注意選擇在孩子比較安靜的狀態下進行,這樣更準確些。
兒童“電視迷”問題多
看電視時間的長短與兒童肥胖的幾率及膽固醇的水平密切相關。每天多看1個小時電視,肥胖的幾率就增加2%;若每天在電視機前泡5個小時以上,肥胖的幾率是一般人的4.4倍。這是因為看電視的時間越多,身體活動的時間就越少,而且電視食品廣告還會誘導兒童吃各種各樣的零食,更容易造成營養和熱量攝取過多。
英國醫學專家特別警告除非這些兒童“電視迷”多做運動及遵循健康的飲食模式,否則會有愈來愈多的人年紀輕輕便死于冠心病。有報告顯示,超過1/3的英國兒童沒有達到建議的最低運動量,其中青春期少女最不活躍。德國伍爾茨堡大學對該市及附近地區330個家庭的孩子進行長達6年的觀察研究結果證明,看電視時間特別長的孩子,其語言能力、閱讀能力明顯比其他孩子差。專家指出:“電視占用了兒童的閱讀時間,電視里播放的娛樂節目比書本更具吸引力,而活動的圖像又會干擾兒童的注意力,這些對兒童語言和閱讀能力的培養影響是非常大的。”
孩子怕黑不僅僅是因為膽子小
幾乎沒有人會把小孩怕黑當回事。常聽家長們說:“我家小孩膽小怕黑,真沒辦法,長大一些就會好了。”怕黑僅僅是膽小嗎?專家指出,怕黑的孩子可能患有某種形式的夜盲。
患有某種先天性夜盲癥的孩子,雖然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能看見東西,但在黑暗中幾乎什么也看不見。這些孩子無一例外地對黑暗極度恐懼。
夜盲俗稱“雀目”、“雞宿眼”,是缺乏維生素A引起的一種眼疾,患者在暗環境下或夜晚視力很差、甚至完全看不見東西。正常人的視網膜中有圓錐細胞和桿狀細胞。圓錐細胞負責感受強光和分辨顏色,桿狀細胞能感受弱光卻無辨色能力。桿狀細胞中含有視紫紅質,這種物質在明亮的地方會被光破壞而褪色,在暗處,依賴視蛋白和血液中的維生素A又能恢復。如果人體缺乏維生素A,視紫紅質的再合成發生障礙,暗適應降低,就會出現夜盲。如果孩子怕黑,家長們千萬不要想當然地認為這僅僅是因為他們膽小,應該請教醫生。如果確診為夜盲可以通過手術治療。另外,經常食用胡蘿卜、動物肝臟對夜盲有很好的輔助療效。
四大類藥品兒童一定要慎用
對于氨基糖苷類、大環內脂類、氯霉素類、奎諾酮類四大類藥品請年輕的家長慎給小兒用,以免因用藥不當導致兒童臟器損傷,影響發育,甚至致死。因為兒童各臟器功能、免疫系統發育不全,屬于低免疫人群易受損傷,對這四大類藥品一定要慎用或禁用。 一是氨基糖苷類。衛生部已明確規定六歲以下兒童禁止使用這類藥品。比如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鏈霉素這些可導致兒童耳聾,還可能導致腎功能衰竭。
二是大環內脂類。紅霉素、羅紅霉素、阿其霉素這些治療衣原體、軍團菌、支原體的特效藥,往往對兒童肝臟損傷大,用藥劑量大、用藥時間長,可能造成肝功能衰竭、藥物性肝炎,甚至死亡。 三是氯霉素類。這類藥現在臨床使用很少,兒童使用這類藥可能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灰嬰綜合癥,使兒童肝功能嚴重衰竭。 四是奎諾酮類藥。氟諾沙星、環丙沙星這類成人普及的藥物,建議兒童基本不用或慎用,目前已有實驗數據表明,這類藥可導致軟骨發育障礙,影響兒童生長發育。
多動癥兒童不多動
根本就不多動的孩子,被診斷為多動癥是怎 么回事?在課堂上,他們看著老師似乎在聽講,而實際上卻全然沒有聽進去;做作業時可以長時間 將書本攤在桌上,看上去是在做作業,但效率很低而且粗心大意、錯誤百出;即便是在做游戲時,他們也常常心不在焉。這樣的孩子一般性格較內向、固執、不靈活,而且容易沖動。平時總喜歡獨自一人玩,不愿參加集體活動。
專家介紹說,兒童多動癥實際上是指多動注意障礙,自控能力差是多動癥兒童的核心問題。患兒約有1/4并沒有活動過多的癥狀。這些孩子平時并不多動,甚至看上去挺安靜,沒有過多的小動作,但注意力不能集中。
多動癥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一般表現在活動過多、中動任性、注意障礙、學習困難、行為異常和神經系統輕微異常,有沒有過多的動作并非判斷多動癥的唯一依據。活動不多的多動癥兒童除了不多動外,其余多動癥的臨床表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而最突出的表現是思想集中困難即注意力集中障礙、反應遲鈍、動作緩慢、做事拖拉、效率很低,這種類型的多動癥兒童容易被誤認為智能落后或單純學習困難兒童。
對于這些孩子應及早治療,治療方式以對癥施教、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對于突出表現為注意力集中障礙“不多動”的多動癥兒童,應逐步培養其靜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
3歲以下學電腦幼兒骨骼會變形
孩子正處在智力發育期,有些家長認為,較早的使用腦不僅會有助于孩子的智力發展,還能較早掌握電腦這個現代社會所必須掌握的高科技產品。
據專家介紹說,3歲以下兒童不宜學電腦。原因是計算機與3歲以下的兒童的學習方式并不相匹配。研究發現,幼兒骨骼發育的特點在于骨骼彈性大,易變形,腕骨骨化沒有完成,肌肉組織較柔軟、力量弱、耐力差,容易疲勞。而現在幼兒所使用的電腦,都是比照著成人的尺寸制作的。必然會導致孩子的身體的不良發育,何況你還要考慮到盯電腦屏幕引起的近視,散發出輻射帶來的傷害等問題。
另外孩子過早學電腦,對其認知和感情發展也會產生不良的心理影響。早期兒童長時間地與電腦打交道,計算機的符號式思維將主導其基本思維方式,零碎的符號式機器思維代替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兒童的創造力、想象力和注意力很難得到磨煉。在情感上,對電腦的信息界產生一種眷戀和過分的依賴之情,他們不了解電腦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過分依賴電腦與過分依賴父母一樣,都不利于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形成。人的道德觀念和處世準則是通過人與人的相處和交流形成的,電腦不能告訴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不善于與人交流只會與電腦相處的孩子,不僅在人際關系上有缺陷,而且也不利于良好道德觀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