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知識分子,追求功名本無可厚非,但一定要以遵紀守法為前提!
近日,上海驚爆出一宗“高層次”的強買強賣案件:一名碩士研究生畢業的IT精英,在發現上海一家全國知名軟件公司的產品存在“安全漏洞”后,為了實現所謂的人生價值,他向該公司強賣技術——索要150萬元“安全改進費”……
恃才傲物,IT精英發現安全漏洞
劉剛于1974年出生在四川一個普通居民家里#65377;碩士畢業之后,他進入深圳一家科技有限公司,出任軟件產品研發技術經理#65377;不久,劉剛就在深圳購買了一套價格不菲的復式公寓,并與當地一個女白領結為夫婦#65377;2004年底,夫妻倆喜得貴子,一家三口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65377;
2004年12月的一天,劉剛接待一名浙江客戶張欣強#65377;本來以為自己的產品會贏得客戶的青睞,卻沒想到張欣強在猶豫片刻后說:“你這軟件雖然不錯,但比不上上海M軟件公司的產品#65377;”
聽到客戶當面贊賞自己的競爭對手,恃才傲物的劉剛心里很不是滋味#65377;客戶走后,素來不肯服輸的劉剛馬上打開電腦,一頭“鉆”進了上海M公司的軟件系統#65377;但此時的他并不是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競爭對手,而是一門心思去尋找對方的薄弱環節,希望從雞蛋里面挑出骨頭#65377;此后的一個多星期,劉剛像著了魔似的,夜以繼日地研究競爭對手的軟件#65377;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著高超的軟件開發能力和聰明過人的才智,2004年12月底的一天深夜,劉剛終于尋找到了M公司軟件中的一個安全漏洞#65377;作為軟件開發高手,他心里清楚,這雖是個小小的漏洞,但卻是一個巨大的安全隱患,很可能導致系統崩潰,而一旦讓人知曉,又會被人獲取機密信息!
這一重大意外發現,讓劉剛開心不已,坐在電腦前的他不由自主地笑罵了一句:“媽的,終于讓我找到你了!”
第二天一上班,劉剛就打電話給張欣強,平靜的口吻中還是顯露出難以抑制的得意:“百密也有一疏,大公司的產品照樣也有問題,M公司的軟件有重大的安全漏洞,但我這并不是為了做生意而故意詆毀同行,而是在好心地提醒你們這些客戶!”隨后,他簡要地提示了一下M公司軟件中的漏洞,但僅僅只是點到為止#65377;
聽完劉剛的忠告,同樣是行業中人的張欣強半信半疑,他沉默片刻之后才說道:“你說的有道理,我們會慎重選擇購買渠道的,謝謝你的提醒!”
就這樣,上海M公司一個用戶的訂單徹底泡湯了……
索要天價,“合作”遭拒頻威脅
這個發現讓劉剛興奮不已,作為一名IT從業者,“安全漏洞”事件也充分證實自己已經達到了國內頂尖水準!因此,他由衷地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65377;
冷靜下來之后,劉剛覺得自己必須找出對方軟件的“死穴”,然后再向競爭對手展示出來,那樣才有挑戰和刺激性!
從2005年2月起,劉剛就像一位深藏不露的黑客,非法入侵這家公司的網絡內部,對其商務系統進行了長達半年多的偷窺跟蹤#65377;研究的時間越長,他越是感到該公司軟件漏洞潛在的巨大風險#65377;為了尋找對策,劉剛查閱了大量資料#65377;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多次反復修改,他終于找出了一套自認為科學#65380;完善的解決方案#65377;
如果說剛開始,劉剛僅僅只是為了向競爭對手炫耀自己的實力,那么,隨著他在軟件研究方面投入的智力#65380;財力越來越多,一樁“知識產權交易”的念頭也慢慢在他的腦海里被定格和放大:他認為對于軟件來說,軟件的安全尤為重要,他打算主動與M公司合作,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幫助該公司“補丁”軟件系統的安全漏洞#65377;至于“安全改進費”,劉剛定在150萬元#65377;經過一番精心準備之后,劉剛開始尋找與M公司“合作”的良機#65377;不久,機會終于來了#65377;
2005年8月初,劉剛得知國內某大型企業將面向全國招標軟件系統#65377;為了搶得這塊大“肥肉”,國內外許多著名的軟件開發商都參與了投標,其中就包括上海M軟件公司#65377;
劉剛所在的企業規模比較小,沒有資格參與競爭#65377;但得知這一消息后,他還是很高興,因為他覺得向M公司“叫板”的良機終于來臨#65377;
2005年9月19日下午,劉剛給上海M公司副總經理葉洪濤發了第一封電子郵件#65377;劉剛在禮貌寒暄之后,便直奔主題,坦言自己通過長期跟蹤及潛心研究,發現M公司軟件產品存在嚴重的安全漏洞,可能導致系統崩潰,甚至泄露機密信息#65377;最后,劉剛表示自己對該公司產品存在的漏洞有補救辦法,愿意合作,“交易費”為150萬元#65377;
剛過而立之年的葉洪濤也是軟件開發方面的年輕專家#65377;他收到這封郵件的第一反應,便認為這是一場惡作劇,隨手就把它刪除進垃圾箱#65377;
但是,劉剛毫不氣餒,他又陸續給葉洪濤發電子郵件,其中就有《貴公司產品安全漏洞報告摘要》#65380;《安全漏洞演示截屏》等#65377;劉剛甚至在電子郵件中還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65377;
葉洪濤這才意識到,這些材料專業性極強,其軟件研發方面的內功,非一般黑客所能企及#65377;對方不僅能入侵自己公司內部系統,而且拿出了有待研證的極具價值的“文本”#65377;在所有關鍵處,劉剛既直擊要害,又欲言又止,對解決問題的方案,卻絕不泄露只言片語#65377;
葉洪濤感到震驚了!特別是劉剛在電子郵件中看似無意之中提及的“聽說貴公司即將參與國內某大型企業的軟件招標”等言語,更讓葉洪濤忐忑不安#65377;
當天晚上,葉洪濤將這一情況匯報給M公司市場總監,對方也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65377;最后,總監指令葉洪濤:“先穩住對方,然后再慢慢想辦法!”
次日上午一上班,葉洪濤就迫不及待地打電話給劉剛,客氣地說:“謝謝你對我公司軟件產品的關注,只要是真的有利于改進產品,我們公司可以考慮和你合作#65377;你先給我們發來一個初步的合作意向書,讓我們考慮考慮#65377;”
見對方已經上鉤,劉剛興奮不已#65377;當即,他就將早已精心準備好的《軟件產品安全咨詢項目合同書(初稿)》用電子郵件發給了葉洪濤,并再次明確提出要M公司支付150萬元的“安全改進費”#65377;
“出師未捷身先死”,鋃鐺入獄一聲嘆息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在2005年9月21日正式舉辦的軟件系統競標過程中,M公司并沒有奪標#65377;因此,該公司也就將劉剛所提及的“安全漏洞”問題暫緩下來#65377;
劉剛見狀,生怕煮熟的鴨子又飛走了#65377;9月底,劉剛要求“合作”的口吻不斷變硬#65377;在第5封電子郵件中,他向保持沉默的對方下了最后通牒:“請盡快答復我,這樣我就好決定是否需要將貴公司產品的安全漏洞,告知貴公司的競爭對手,提醒你們的潛在用戶#65380;正式用戶#65380;代理商和合作伙伴(辦事處),停止使用或不要購買貴公司的產品,以便及時防范風險!”
見對方一直沒有明確表態,劉剛心生恨意#65377;2005年9月29日,劉剛再次惡意訪問了M公司辦公軟件系統,采用黑客手法,將該公司近10個客戶登錄系統密碼更改#65377;
頓時,使用M公司辦公軟件系統的客戶亂成一團#65377;葉洪濤很著急,用戶系統的登錄密碼連自己公司技術人員都不知道,正常情況下一般人是無法進入的,他馬上懷疑這是劉剛干的#65377;葉洪濤立即給劉剛發短信,質問是不是他修改了用戶密碼?劉剛倒也很爽快,一副敢作敢當的樣子,很快就回復說:“今天整理資料,開始影響了幾家,可能今后還會更多……”
事已至此,葉洪濤只好先穩住對方,謊稱公司老總已經同意其合作要求,只是一下子拿不出150萬元,答應等國慶節過后派專人到深圳與他面談#65377;
劉剛很得意,覺得對方已經就范,便恢復了受攻擊的幾家客戶軟件系統登錄數據,以此表示“合作的誠意”#65377;
國慶節過后上班的第一天,葉洪濤打電話給劉剛,說公司派自己于次日趕到深圳與他面談#65377;
劉剛口氣很硬:“你這次來深圳,先帶50萬元的轉賬支票作為預付款,否則一切免談!”
M公司老總對劉剛的霸道行為十分生氣,他當即向上海浦東新區公安分局報了案#65377;
10月10日下午,在深圳一家咖啡廳內,葉洪濤與一位戴眼鏡的儒雅男子見面了,他就是一直沒有露過面的碩士黑客劉剛#65377;
正當喜笑顏開的劉剛從葉洪濤手中接過50萬元轉賬支票時,兩名上海便衣不動聲色地走到他的身邊,在表明身份之后,將驚得目瞪口呆的劉剛迅速帶離咖啡廳,并于次日解押抵滬#65377;
近日,浦東新區檢察院以劉剛涉嫌強迫交易罪,依法向浦東新區法院提起公訴#65377;
被關押進浦東新區看守所之后,劉剛這個電腦高手一直想不通,總覺得自己被冤枉了#65377;他說:“我主動與M公司提出合作,為他們提供技術服務的同時索要相關報酬,這合情合理,怎么就無緣無故地犯了法呢?”
對此,負責辦理此案的檢察官余嵐解釋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條規定:“以暴力#65380;威脅手段強買強賣商品,強迫他人提供服務或者強迫他人接受服務,構成強迫交易罪#65377;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單處罰金#65377;”強迫交易罪與敲詐勒索罪同樣是采取威脅手段達到獲取非法利益的目的,但不同的是,強迫交易罪一般有交易的形式和實質內容,有一定的對價給付#65377;本罪發生在商品交易或服務交易中,行為人與被害人之間存在一定的交易事實,通過強買強賣來獲取或推銷商品#65380;接受或提供服務#65377;很明顯,劉剛的所作所為已經涉嫌強迫交易罪#65377;
聽了檢察官的講解,劉剛才幡然醒悟#65377;在案件的審查起訴階段,劉剛向承辦檢察官遞交了一封《悔過書》,上面這樣寫道:“雖然我精通電腦,但卻是一個十足的法盲……我對由此給社會和我家人造成的傷害表示謝罪#65377;我對不起妻子,更對不起我剛滿1歲的孩子……”
一個IT精英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之中墮落成階下囚,結局實在令人扼腕#65377;浦東新區檢察院負責此案的另一名檢察官就此案分析說:“劉剛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有一流的專業技能與才智,他本應有光明的事業前途,卻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所謂的成就感,再加上對金錢的貪欲,最終墜入了罪惡的深淵!”
有知識并不意味著懂法!受過良好教育的高智商人群一定要弄明白做人與做學問的辯證關系,在不斷提高自己學識水平的同時更要學會如何做人#65377;
(責編/朱茂星)
E-mail:amfzm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