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媒體上不斷有兒童虐待小動物的報道出現。有心理學專家預言,從小喜歡虐待小動物的兒童,成人后容易形成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做出危害社會和他人的行為。
8歲男童軒軒的媽媽聽到這條消息后大驚失色,她給我們打來電話,邊說邊哭:“你們一定要幫幫我!我家軒軒那么聰明、乖巧,我們對他寄予了厚望,難道他長大后會成為社會的敗類?”
第一節課:實話實說
主講:軒軒媽媽
2005年11月,丈夫從家鄉縣城考到省委機關。為了支持他的事業,我將家鄉的工作辭了,帶著兒子軒軒來到省城,應聘到一家大型私營企業做財務工作。
私營企業不同于我們以前輕松安穩的機關,競爭非常激烈,為了保住飯碗,我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軒軒爸爸在新單位的工作也非常忙碌,每天早出晚歸,回家也是一頭扎進書房寫調查、總結、匯報材料。
軒軒在離家近的一所小學上一年級。每天放學后,他自己回家,一邊看電視一邊等我們回家做飯。
剛來新學校那段時間,軒軒總是哭鬧著不肯去學校。他一口家鄉話,同學聽不懂,而同學老師說的普通話,他也聽得不太明白。有的同學故意逗他:“你知道迪斯尼樂園在哪兒嗎?”“麥當勞和肯德基有什么不同?”軒軒當然答不出來,同學們就笑他是“鄉巴佬”。
對于軒軒出現的逃學傾向,他爸很生氣,大聲呵斥他:“你怎么這么沒出息?男兒當自強!你要以第一名的的學習成績來擊敗他們的取笑!”他爸爸強行將他送進學校,并囑咐老師要對軒軒嚴加管教,防止他逃課。
為了讓軒軒不落后于城里孩子的發展水平,我們為他報了少年宮的小主持人班和繪畫班,希望他能盡快掌握普通話并能擁有自己的特長。但是,軒軒卻好像并不喜歡這兩個班,每次從少年宮回來,他都是郁郁寡歡的樣子,并嘟囔道:“一點意思也沒有。”我耐心開導他:“你不喜歡學也得學。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不學習你就要落后于別人。”他爸補充道,“這是咱們老祖宗的教訓,你千萬千萬得記住。”軒軒似懂非懂地點頭。
軒軒8歲生日時,我的一位同事送給他一只小貓。軒軒高興極了,說:“我終于有伴了!”小貓成了軒軒最親密的伙伴。每天晚上,他都要摟著小貓睡覺。
大約是一個月后的一天晚上,我發現小貓無力地臥在陽臺上,身上的毛掉了很多,我逗它,它竟然一動不動。我問軒軒:“小貓怎么啦?”軒軒不屑地說:“不知道,可能是死了。”我抱起它,發現它真的是死了。軒軒爸爸立刻說:“可能是得了什么病,趕快處理掉!”于是,我也沒多問軒軒,很快就將“禿毛”的小貓扔到了樓下垃圾桶,并對家里做了一次徹底消毒。
不久,軒軒央求我:“媽媽,你能不能再幫我弄只小貓來,我一個人好孤單。”看兒子說得可憐,我便答應了他。小貓嬌氣,我擔心它又鬧出什么病來,這次便買來一只小狗。小狗才兩個多月,裹著一身淡淡的軟軟的毛,非常可愛,軒軒也非常喜愛這只小狗,為它取名“樂樂”。
一個星期后,我發現“樂樂”走路一瘸一拐,將它抱起來仔細看,發現它的前左腿有刀口痕跡,周圍還有血漬。我問軒軒:“‘樂樂’怎么受傷了?”軒軒搖頭。我想,可能是“樂樂”調皮,在家里上躥下跳,不小心碰到鋒利的物品劃傷了。因為家務忙,我也沒再多想,只是簡單地為“樂樂”包扎了一下傷口,并囑咐軒軒一定要照顧好“樂樂”。
然而,令我沒想到的是,小貓的死和小狗的傷都是我那8歲的兒子軒軒親手而為!
那天下午,我到外面辦完事,便提前下班回家。打開家門,我聽見“樂樂”痛苦的嚎叫和上躥下跳的吵鬧聲,我快步走進軒軒的房間,眼前的一幕讓我驚呆了:“樂樂”身上的毛正燃燒著點點火星,它痛苦地扭轉身子,不停地跳來跳去以擺脫身上的火花,可憐它頸上的鏈子被死死地拴在床腳上。而站在一旁的樂樂卻手拿著打火機,嘿嘿地笑著,一副得意的神情。愣了足足5秒鐘,我才回過神來,忙用衣物撲滅了“樂樂”身上的火星,迅速為它涂上燙傷藥。
“你為什么要這樣對待樂樂?它是你的好朋友啊!你太殘忍了!”我沖軒軒吼叫,軒軒低著頭,不作聲。在我的逼問下,他承認上次那只小貓是他用開水燙死的,“樂樂”腿上的傷口是他用小刀劃的。
軒軒爸爸的臉都氣紫了,他第一次出手打了孩子,軒軒大哭:“不就是一只小貓小狗嗎?你們竟然為了這小畜生打我!你們根本不愛我!”
我心里也一顫:是啊,我們為小貓小狗打罵我們的寶貝兒子,好像有些不值,可是,這事又非同小可。他小時候虐待動物,那長大了不是要去殺人放火、危害社會嗎?我和他爸都是善良之人,養個兒子怎么會這么殘忍?我心里又氣又恨,又羞又惱。
第二節課:實案分析
孩子為什么會虐待小動物?父母常常會將問題都歸結到孩子身上,斥責他心狠手辣,甚至會狠狠打他一頓以示教訓。孩子的心單純得像一張白紙,他本身并無特別強烈的愛憎和喜惡,他的很多行為都打上了家庭教育的烙印。讓我們從軒軒的例子入手,分析他虐待小動物的行為是怎么產生的。
軒軒跟隨父母來到省城,對新環境的不適應使他產生了較大的精神壓力,但父母卻因為工作忙而疏遠他,而且以強暴的態度對待他的怯懦,這讓他倍感孤獨和委屈。對于父母用心良苦給他安排的雙休日特長班,他內心很排斥,可父母卻不允許他有自己的選擇。孩子幼小心靈的壓力郁積起來,就需要找一個渠道發泄,向同學、老師或者是家長發泄顯然不現實,而小貓小狗自然就成了最合適的發泄對象。軒軒多次向父母暗示他孤獨、不快樂的情緒,但沒有引起忙碌父母的足夠重視,換來的是父母繼續以他們成人的思維將他往“壓力過重”這條路上推。所以,軒軒虐待小動物的這種非正常行為影射的其實是家庭教育的缺乏和錯誤。
為什么現在兒童虐待小動物的行為越來越普遍?這是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競爭激烈,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造成孩子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概括地說,孩子的精神壓力一般來自于四個方面:一是對新環境新生活的不適應;二是學習壓力過大;三是家教過嚴造成孩子心理緊張;四是家庭不和,孩子感受不到父母親的溫暖。
兒童虐待小動物實際上是一種心理障礙的行為表現,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在發泄心中郁悶、緩解緊張的精神壓力。人具有攻擊和破壞的本能,當他遭遇心理壓力和挫折境遇時,潛意識的侵犯動機就會被激發,言行出現攻擊性。
對虐待小動物的兒童如果不及時幫助其疏導心理壓力,他長大成人后易形成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私欲極重,對社會和人冷漠,缺乏好感及同情心,缺乏責任感,缺乏羞愧悔改之心,不顧社會道德法律準則,做出危害社會的行為。
第三節課:父母對策
糾正孩子虐待小動物的“惡習”,決不能簡單地認為只要糾正孩子的虐待行為就可以了,這樣會讓孩子走向自閉癥的極端。應該從源頭入手,父母多與孩子一起交流、一起游戲。帶他去動物園、植物園參觀,引導他了解生命的意義。另一方面讓孩子多接觸同齡的伙伴,多給孩子一些關心和愛護,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愛好,特別是男孩子,讓他在體育運動中得到發泄,減輕、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
軒軒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自于對新環境新生活的不適應和學習壓力過重,因此,父母應該從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多關心軒軒,給他鼓勵和支持,幫助他盡快適應新環境,并尊重他的個人喜好,考慮是否繼續讓他上雙休特長班。同時,父母也要和學校老師溝通,讓老師對這個轉學來的孩子多一分關注,引導同學們對他團結、友愛。父母也可以幫助軒軒結交一些新朋友,比如和鄰居的孩子、同學之間互相串門。
軒軒在遭到父親的痛打后,大聲抗議:“不就是一只小貓小狗嗎?你們竟然為了這小畜生打我!你們根本不愛我!”這一方面表現出他內心有太多委屈,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對小動物的漠視,因此,父母也要對他加強愛心教育。可以經常帶他到動物園或郊區,講述小動物的可愛、動物對人的益處、動物與人之間的感情等等,激發孩子對小動物的熱愛,和小動物建立親密感情。
在給予孩子積極幫助的同時,軒軒父母也要努力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從他們對軒軒的教育言行中可以看出,他們的精神壓力也非常大。“以學習第一擊敗他們”等偏激觀念反映出他們內心的緊張情緒。如果父母不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能以平常心來看待孩子突遇的困境,即使他們偶爾抽出時間來陪軒軒,軒軒也能從他們的神情和言行中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壓力,他的精神壓力仍然難以緩解。所以,建議軒軒父母去參加一些心理輔導班,學一點心理學和教育學,以良好的心態對待工作和生活,為軒軒營造一個輕松、溫馨的成長環境。
給軒軒父母的家庭作業
1.要多給孩子一些關心和愛護,多陪陪他,幫助他結交新朋友。
2.加強對孩子的愛心教育,幫助他建立對小動物的親密感情。
3.父母也要學會調節自我心理狀態,以良好的心態對待工作和生活,為孩子營造一個輕松、溫暖的成長環境。
(責任編輯/阿木)
E-mail:wb614@163.com
Tel:(010)51026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