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明 王賢青
平淡的童年
格林斯潘1926年出生于美國紐約。
格林斯潘的父親赫伯特(Herbert Greenspan)是一位商人,后來成為一名股票經紀人和經濟顧問,一生并無非凡成就。
父親對格林斯潘在經濟學方面的惟一影響,是在格林斯潘9歲那年,他曾特意送給兒子一本書——《復蘇在望》(Recovery Ahead),并在扉頁上寫著:“希望我這本書,以及對你不斷的想念,能引出更多的著述。也希望你長大后能回顧這段時光,并對我在本書中合乎邏輯的預測做出推理解釋,進而開始你自己的研究。你的父親。”
格林斯潘從小聰明過人,尤其對數字感覺良好。母親經常炫耀兒子的計算能力。上學后,格林斯潘成績優異,閱讀能力與計算能力都超出同學們一個年級,兩年即完成初中三年的課程。
初中畢業后,格林斯潘升入喬治·華盛頓高中,與基辛格成為校友。當時雖然兩個人并不認識,但當他們在尼克松政府中走到一起時,校友加上同為猶太人,使兩人關系非同尋常。
愛好誤導迷途
高中畢業之前,格林斯潘只喜歡兩樣東西:棒球與音樂。高中畢業后,他直接報考朱利亞音樂學院,主修單簧管專業。后從朱利亞音樂學院退學,參加一支由享利·杰羅姆組建的小有名氣的樂隊演出,同時發揮自己的數學與會計特長,幫樂隊記賬,幫同事報稅。
演出空閑時間,格林斯潘就從圖書館借閱經濟學著作。據當時的隊友回憶,格林斯潘整天都不和大家玩,總是一個人悶著看書。格林斯潘漸漸發現,經濟學如此讓人著迷。
他還在樂隊中與另一位薩克斯演奏者加內特(Leonard Garment)結為好友。而加內特離開樂隊后轉攻法律,后來成為尼克松的私人法律顧問。正是他在1968年向尼克松舉薦了當時已學有所成的老朋友格林斯潘。
天才遇上大師
格林斯潘放棄音樂,投身于自認為有天分的經濟學,并于當年考上紐約大學商學院,后改名斯特恩商學院。投身經濟之后,格林斯潘如魚得水。
當時凱恩斯經濟學正在美國流行,從1944年到1950年6年時間,格林斯潘不僅對凱恩斯經濟學進行系統研究,還自修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動態經濟學、美國經濟史、統計學、經濟思想史等眾多經濟學課程,成為紐約大學最優秀的本科生與研究生。
在紐約大學期間,格林斯潘一直擔任學校經濟學會主席,通過組織演講,他結識了一大批專業經濟學家。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他的統計學老師穆爾。
穆爾當時就職于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格林斯潘上學時,穆爾剛好請假到紐約大學授課一年,他所采用的未來通貨膨脹測定法(FIG)后來成為格林斯潘偏愛的經濟指標之一。
28歲與65歲合伙
1951年,25歲的格林斯潘離開哥倫比亞大學后,在全國工業會議委員會(NICB)找到一份工作,擔任經濟師,采集并分析重工業的數據,直到1954年。
這時,一直與NICB有業務往來的湯森—斯納利咨詢事務所準備增加一個合伙人。湯森發現格林斯潘對工業數據的分析與預測相當專業與獨到。于是,湯森就把原來的事務所改名湯森—格林斯潘事務所,由湯森負責招攬業務,格林斯潘率隊進行數據分析。
這個事務所成為格林斯潘施展數字天才的第一個舞臺。他能順著政府與公司提供的數據,一步步找到原始數據,進而對一個行業了如指掌,并做出獨到的預測。很快,美國鋼鐵、摩根銀行等不少大客戶都找上門來,格林斯潘一時志得意滿。
格林斯潘的名氣越來越大,無論是學術機構,還是華爾街大公司、政府機構,都經常請他去做演講。格林斯潘也盡可能抓住機會,擴大交際圈。幾年后,花旗CEO的桑迪·威爾、《財富》雜志首席經濟師帕克等一大批活躍在美國經濟前沿的人,都成為格林斯潘的朋友。尤其是帕克,他1966年還與格林斯潘一起研究了美國政府的越南戰爭預算,并將研究結果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當年
4月的《財富》上,一時轟動美國。
慎待尼克松
1968年的一天,格林斯潘意外地在曼哈頓遇到了久別的樂隊老友加內特。離開樂隊之后,加內特從布魯克林法學院畢業,加入一家著名的律師事務所,其合伙人正是未來的美國總統尼克松。
1968年,剛好是大選年,尼克松以律師事務所為大本營,打造競選團隊,加內特是競選班子的重要成員。
競選成功后,尼克松請格林斯潘先臨時擔任政府預算問題聯絡人,協調新老政府的預算交接問題。但格林斯潘沒堅持做完就離開了尼克松政府,后來不管尼克松請他擔任預算局局長,還是任職經濟顧問委員會,格林斯潘都婉言謝絕。
福特的心腹
雖然沒有參加尼克松政府,但格林斯潘從政的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他不僅與已經擔任美聯儲主席的導師伯恩斯保持密切聯系,還與尼克松政府很多要員交往,經常出入形形色色的總統委員會,參與政策討論。以獨立經濟學家的身價,與政府若即若離。
1974年初,水門丑聞愈演愈烈,尼克松迫切需要一個身份獨立又深諳經濟的人,再次請格林斯潘出山,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這一要職。格林斯潘再次拒絕。
格林斯潘不僅具有經濟洞察力,同樣具有政治眼光。在尼克松宣布下臺之前,他私下找到福特。福特后來回憶說:“有—天,秘書告訴我,格林斯潘來了,想和我當面談談。我和他只是互有耳聞,此前從未私下里接觸過。”
“格林斯潘告訴我說,副總統先生,你很可能馬上就要成為總統了。如果你擔任總統,我愿意加入你的團隊。我告訴他,我還不能確定接任總統,如果是,我愿意與你共事。”
福特上臺后,點名格林斯潘接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使他成為惟一沒有受水門事件牽連的尼克松身邊的紅人。格林斯潘于1974年9月正式任職,他與福特一直融洽。
格林斯潘很快進入角色。他提出通過增加政府開支與減稅來抑制通貨膨脹與刺激經濟增長。福特總統對格林斯潘非常配合。1975年5月之后,經濟出現復蘇。但接下來的糧食危機、紐約危機等事件,把美國經濟再次拖入困境,并最終使福特失去了競選總統的王牌。
1976年的大選中,福特在大選中輸給了吉米·卡特。1977年1月20日,卡特宣誓就職。同一天,格林斯潘乘飛機從華盛頓返回紐約,回到他經營了20多年的湯森—格林斯潘咨詢事務所。作為前任總統心腹,他在新政府中不可能謀求理想職位。
里根顧問
接下來四年,格林斯潘一直在伺機而出。年過50的格林斯潘精力過人,他不僅繼續經營咨詢業務,四處演講,參加聚會,還擔任美國鋁業、摩根銀行等眾多巨頭公司的董事,活躍在商界與經濟學界,以免被大家迅速忘記。
1980年,又一個大選年,美國經濟仍然深陷滯脹之中,這讓格林斯潘更想為國效力。所以里根的競選團隊找到格林斯潘擔任經濟顧問時,他一口答應。他與基辛格本來還想讓前總統福特做里根的競選搭檔,但里根與福特沒有談攏。
里根擊敗卡特,成為美國新一任總統,但格林斯潘沒有順理成章地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主席是格林斯潘的好友吉姆·貝克),只是一名特殊顧問,還有點編外的味道。他名義上繼續留在紐約的咨詢事務所工作,事實上擔任總統的特別經濟顧問,隨叫隨到。
在里根政府的前6年中,格林斯潘最精彩且影響最大的一次出手是1983年,當時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陷入危機,里根特別成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委員會(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Social Security Reform),由格林斯潘全權負責。
格林斯潘苦思冥想,設計了一攬子方案提交給國會,獲得高票通過,里根高度贊賞。這個方案為格林斯潘1987年接任美聯儲主席鋪平道路,也是他給美國經濟留下的最深烙印之一。(曉露摘自《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