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生
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一直被視為導致蘇聯解體的爭議性人物。但外界并不知道,葉利欽長期酗酒,加上健康惡化,在總統任期內曾多次瀕臨生死邊緣。小至公開出丑,大到企圖自殺,都很可能與他罹患躁郁癥有關。
葉利欽給人的印象是果斷敢言,私底下卻為政治權力所苦。侍衛長亞力山大·科查夫長期隨侍葉利欽左右,卻在1996年遭革職,兩人關系也因此決裂。通過他的爆料,葉利欽的荒唐事也一一曝光。
曾數度想自殺
1991年6月,葉利欽成為俄羅斯總統才1年多的時間,他已開始意志消沉;撐到1992年12月,葉利欽離開莫斯科到鄉間別墅度假,他看了太太與小孩一眼,便直奔蒸氣室,把自己反鎖起來。還好科查夫發現得早,破門而入,將他拉了出來,撿回一命。在科查夫記憶中,這不是葉利欽第一次想自殺,之前,他曾試圖用手槍和剪刀自殺。
葉利欽從未承認自己曾自殺。身為俄羅斯第一位民選總統,他真正的病況也不為世人所知。雖然無法完整診斷他的病情,但精神科醫生由其外在行為判斷,他的心情極端起伏,極可能罹患了躁郁癥。葉利欽心情好壞相當明顯,心情不好就陷入沮喪,甚至極度憂郁;心情好則出現輕躁癥狀,點子不斷、思緒飛馳,態度正面樂觀,情況正好跟憂郁癥相反。
躁郁癥患者可順利處理危機,看似精力充沛,有遠見且信心十足;但在面對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時,反而較難以適應,還是擺出一副在前線戰斗的樣子。這也是葉利欽備受抨擊,說他無力處理小事與日常議題,造成俄羅斯國力日衰的主因。
情緒在兩極中擺蕩
科查夫記憶中,葉利欽躁郁癥發作最典型的例子,是1991年7月。保守派策動政變,戈爾巴喬夫被軟禁,數百輛坦克進駐莫斯科,15萬莫斯科市民上街抗議。在那場政變中,葉利欽爬上朝首都前進的坦克,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醫生認為,葉利欽的行動,有可能是出自精準的政治技巧,更可能是躁郁癥患者發作時的特征,把自己暴露在危險中,也讓別人置身險境。
3天后,葉利欽贏得軍隊支持;但政變尚未結束,爬上坦克的英雄氣概,似乎就已蕩然無存。科查夫回憶,葉利欽的躁郁癥又開始發作,一臉蒼白,毫無血色,顯然整夜未曾合眼,抱怨廣場上的歌聲太吵。可是一走出陽臺,站到麥克風前,聽到群眾爆發出歡呼聲,發現有這么多人支持他,又迅速恢復了正常。
此后,葉利欽的情緒幾乎是在兩極化中擺蕩:憂郁時,在鄉間別墅一躲就是一個月,好像耗盡了所有的元氣,只剩下一具空殼;亢奮時,他會整天工作個不停,直到半夜才離開克里姆林宮,心情變化之劇烈,常人很難想象。
酗酒緩解工作壓力
更麻煩的是,葉利欽酗酒以紓緩工作壓力。科查夫說,每天到了上午11點,專線便會響起,葉利欽開始問何時吃午餐,然后開始一杯接一杯,甚至會一直拖到晚餐時間;運氣好的話,早點醉倒,晚上10點或11點就能把他送回家。很難相信這是俄羅斯國家領導人典型的一天。科查夫透露,葉利欽嘗試用每個月一次的血液透析來清血,問題之嚴重不難想象。
1993年9月30日,葉利欽剛從美國參加完高峰會返國,原本打算途經愛爾蘭善農機場,會晤總理雷諾斯,但最后葉利欽并未現身。外界認為,他醉得下不了飛機;查科夫透露實情,葉利欽在專機上,酒后心臟病發,醫生急救后撿回一命。神奇的是,才歷經冠狀動脈阻塞、差點猝死的葉利欽,竟能走下飛機,與媒體交談,掰出自己睡著了,安全人員拒絕讓任何人叫醒他的離譜說辭;而且甘冒生命危險,拖了3年,才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徐達摘自《海外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