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精神疾病是不同子一般疾病的病種。現代社會節奏快,人們的壓力大,因此罹患精神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多。本欄目接到不少讀者來信,詢問家中有精神疾病患者如何護理的相關問題。為此,我們特意請到在精神科專科醫院工作多年具有豐富護理經驗的一名主管護師為大家提供幫助。我們稱她凱欣,因為她認為:心理健康是健康根本,不論何時只要開心就好!她的理念是:愿每個人都能健康快樂地生活!她會在每期的《凱欣談護理》中,從各個方面為大家講解如何護理精神疾病患者。
鄰居家張叔出院恢復工作后,每天正常上班,下班回家后吃過晚飯就到街心公園遛彎兒,生活規律。家人對張叔的恢復很滿意,張叔自己也很開心。可最近幾天張叔卻悶悶不樂起來,不愿上班也不愿遛彎兒了。我問張嬸怎么回事,張嬸道出實情。原來單位上的人們議論紛紛,說張叔得了精神病,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難聽的話,被張叔知道了。這幾天他心里特別扭,怕見人怕聽到難聽的話,所以不愿出門了。張嬸挺著急,生怕張叔犯了病,可又不知如何是好。
凱欣:社會上有些人對精神病缺乏正確的認識,歧視精神病人,因此給病人及家屬增添了一定的精神壓力,我們要摒棄這種不正確的認識,在宣傳和加強社會對精神病的正確認識的同時,病人及家屬也要學會面對某些不利的輿論。
精神病人和患有軀體疾病的病人一樣,只是身體的某一部分生病了而已。他們應受到尊重,在家庭中應得到親人的關懷和鼓勵,以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家屬應學習一些關于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識,學會關心、安慰、鼓勵病人。
有些病人患病后,心理壓力大,覺得沒臉見人,怕被人看不起,這是很常見的心理現象。應鼓勵病人正視現實,患病后得到及時治療恢復健康后就會和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和學習。多看一些有關心理方面的書籍,調整心態,合理安排一天的時間,制定合理的計劃。多參加一些有利于心身健康的活動,如讀書、下棋、做家務、適當的體育鍛煉、逛公園、看電影、散步等。家屬對病人的不良習慣和行為不能聽之任之,應指明是非。睡眠對精神病人很重要,要保證病人的睡眠質量,養成良好的睡眠規律。家人應多與患者溝通,發現情緒、睡眠、飲食等情況有變化時應及時求助醫生。
患者出院后要努力做到上述幾點,保證自己的心身健康,時間長了,大家看到患者和正常人一樣,不好的輿論也就自生自滅了。相信張叔也會很快走出陰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