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大學畢業后,我幸運地應聘到北京的一家效益不錯的單位,令不少同學眼饞。可是,半年過去了,我依然像個外人,周圍的人很少主動理我,他們說的話似乎離我的生活很遠,我根本插不上嘴;特別是他們那帶兒化音的北京話,經常搞得我像在云里霧里,不知如何應答。我感到很郁悶!這就是我向往的大都市的生活嗎?這樣的日子我何時才能熬出頭呢?
A:一個“熬”字,把你郁悶的心情表露無遺,但是,生活遠沒有你像得的那么艱難,任何人換了新環境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不過,一個人是主動適應環境還是被動適應環境,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被動適應生活的人,常常會期望他人能夠主動、熱情地對待自己,期望他人能夠包容自己因為初來乍到而犯的過失;被動適應生活的人,大多為人、處事謹小慎微,唯恐被他人笑話或輕視;被動適應生活的人往往比較敏感,過于關注他人的態度,并不自覺地以他人的態度來衡量自己的處境。而主動適應生活的人則不同,主動適應生活的人往往不會等待他人恩賜熱情,而是盡快熟悉環境,主動而熱情地與周圍人交往;主動適應生活的人會關注周圍人的興趣愛好、生活熱點,會適當投入些精力,甚至是有備而來。
從你的狀況看,半年來是比較被動的。既然被動使你感到郁悶,何不主動些?!比如說,見到同事主動打個招呼;比如說,沒聽懂的話客氣地再問一遍;比如說,用點兒時間學學北京話;比如說,對周圍人關注的熱點問題適當留意些,必要時可作些準備,使自己在大家聊天時能夠有話說,實在無話可說時,當個好聽眾也是不錯的選擇。當然,最重要的是,對適應環境要有恰當的期望值及合理的認識,要允許自己有個過程,甚至要允許自己有失誤。只要你期望恰當,主動適應,勇于嘗試,不怕失敗,不退縮,相信你會融入這個城市,真正成為其中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