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云
據說某家公司的在招人表格中有這么一欄:“你有什么短處?”有—次,有位下崗女人來應聘,在這一欄上填上了“工作比較慢,快不起來”。人家一致認為,她是不可能被錄用的。誰知,最后老板親自拍板錄用了這位女工,讓這位女工當質量管理員。
老板對于下人講,慢工出細活,她工作慢,肯定會細心,讓她當質量管理員肯定錯不了。再說了,她到過許多地方應聘沒有被錄用,到這里被錄用了,肯定會賣命地干。以后,我們公司肯定不會有退貸了。結果,正如老板所預言的那樣,地工作成績顯著,公司真的沒有退貸了。
在這里,老板充分發揮了“從短見長”的才智,充分發揮各人的優勢,所以取得了成功。
《貞觀政要》中記載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短中見上之觀點。李世民說:“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為轅,曲者以為輪,長者以為棟梁,短者以為拱角,無曲直長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無智遇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將無棄才,明主無棄士。”
聰明的領導,在用人的時候既善用人長,又善用人短。比如安排遇事愛鉆牛角尖者去當質量檢查員,讓處理問題頭腦太呆板者去當考勤員,而脾氣大犟爭強好勝者便任命他當攻堅突擊隊長,辦事婆婆媽媽的就讓他去抓勞保,喜愛聊天能言善辯的就安排去搞公關接待。這樣一來,單位的一切便都秩序井然,效益時時見好。
在平常人看來,短就是短;在有見識的人看來,短也是長。即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清代思想家魏源講過這樣一段話:“不知人之短,義不知人之長,不知人長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長,則不可能用人。”中國智慧充滿了辯證法,就看你具備不具備這樣的頭腦與眼光。如果大才、小才、奇才、怪才、庸才以及不才都能被領導“短中見長”,那么,會有多少千里馬奔騰在各行各業之中,會有多少平庸馬練成千里馬?觀念一變,到處都充滿希望,到處都是“錢”途。
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本來無所謂長,無所謂短的。但是,對于不同的崗位而言,就有一個適應的問題了。只要我們充分發揮想像力,將各人的短長結合起來,揚長而避短(短中見長也就是這個意思),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就會將偉大的事業開展得更加順利,事業更易于成功。
領導如此,家庭如此,個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