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曹 謙
6月12日,中國公布5月份貿易順差達到了130億美元,再創新高。此次巨大的貿易利潤也是中國經濟持續繁榮的最新體現,不過這個數字也將增加北京人民幣匯率放開問題的國際壓力。國際輿論有的傾向于中美、中歐將會再次發生貿易摩擦。
2005年,中國全年貿易順差達到了創紀錄的10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利潤來源于美國和歐洲。6月12日,中國透露在2006年的前5個月中,貿易順差已經達到470億美元,而傳統意義上這段時間在貿易額上要低于下半年。
政府公告指出5月份中國出口增長25%,達到了30億美元,同時進口增長22%,達到600億美元。這組數據的出爐,令經濟學家越來越擔心中國經濟會受到通貨膨脹和經濟過熱影響而減慢發展速度。
距離北京奧運會開幕還有2年的時間,北京的各項投資勢頭愈發高漲,銀行放貸業務量猛增,北京這個中國最大的城市正處于不可估量的繁榮建設階段的高峰。
中國領導人正在試圖駕馭炙熱的經濟,炙熱的程度是第一季度超過10%的經濟增長。
為了適當降低經濟熱度,北京最近決定提高銀行利息,實行了針對打壓房地產投機的舉措,壓縮導致廉價出口的某些行業的過量投資。
2005年,當前5個月出口額增至299億美元時,美國和歐洲限制了與中國的貿易量,并且要求中國提高人民幣匯率。2005年夏天,中國同意了人民幣升值2.1個百分點,現在人民幣匯率微量爬升,最近一直穩定在在1美元兌換8元人民幣左右。但是,中國的貿易順差值再次被刷新,中國致力于擴大內需,增加進口以平衡貿易差額,但是進口的腳步似乎無法跟上出口的增長。
香港瑞士銀行經濟師喬納森·安德森說:“雖然中國經濟勢頭令人驚訝,然而存在生產能力一定程度上的過剩,這也導致了進口增長的緩慢。”
2006年5月份13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打破了2005年10月份120億美元的記錄——經濟學家認為仍然有一些跡象體現了通貨膨脹的壓力。當5月份通貨膨脹小幅上升1.4個百分點的時候,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通貨膨脹壓力的顯著體現會在2007年或2008年發生,經過一段緩慢的時期,他們擔心那時會有銀行貸款的危險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