廳長簡歷:謝開華,漢族,四川省安岳縣人。1955年11月28日出生,1973年9月參加工作,1974年4月2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9月四川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四川工商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四川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現任四川省商務廳廳長、黨組書記。
近年來,四川商務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有力地增強了四川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動能。2005年,全省對外貿易總額達到79億美元,其中出口47億美元,增幅比GDP高出5.5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9億美元,111家世界500強企業來川落戶。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營業額突破6億美元,東方、成達等5家企業列入全球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外派勞務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基地建設,年均增長4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接近3000億元,居全國第7位。
“十一五”期間,四川商務工作所處的經貿環境、市場條件和發展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國際貿易摩擦有增無減,國家宏觀調控逐步加強,國內省際間競爭日趨激烈,四川商務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在新的形勢下,省委、省政府對商務工作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提出了構建“開放四川”和打造中西部地區貿易強省的宏偉目標。到2010年,對外貿易總額要達到180億美元,其中出口100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和外經合作主要指標年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5000億元。
為實現上述目標,四川商務將緊緊圍繞發展開放型經濟和促進消費需求兩大中心任務,積極融入新農村建設和“工業強省”發展戰略,認真做好擴大內需與外需、內外貿一體化、城鄉市場一體化、貿工農一體化“四篇文章”,全面統籌城鄉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以加快商務領域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不斷增強商務發展的協調性和穩定性,不斷提高消費和出口對四川經濟發展的貢獻度。為此,我們將著力做好“四個更加注重”:
更加注重轉變外貿增長方式
四川外貿粗放型增長特點比較明顯,市場約束、環境約束越來越大,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強化外貿主體隊伍建設,認真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加快外貿結構調整,集中運用政策手段,向出口創新基地和企業傾斜,增強出口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瞄準現有省級名牌,大力培育出口品牌。以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中心為突破口,以外商投資企業為主要對象,以汗、電子、重裝等智能型、高附加值、低物流成本的優勢產業為著力點,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加強行業監管,規范出口經營秩序,妥善應對國際貿易摩擦。
更加注重把握外商投資導向
在產業上,引導外資投向四川高新技術、優勢資源、農產品加工和裝備制造“四大優勢產業”,從嚴限制污染重、能耗大、技術落后的項目,真正實現由“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在區域上,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環境優勢和工業園區的載體功能,形成承接國外和沿海發達地區產業配套轉移的高端產業集聚區。在投資領域,把利用外資與國有企業嫁接改造、擴大出口、促進服務業現代化等結合起來,與引進先進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結合起來,不斷增強企業技術引進、消化和創新能力。
更加注重挖掘外經合作潛力
四川外經合作優勢明顯,發展空間廣闊。要繼續扶持大型機電生產企業和科研院所,加強對大項目的跟蹤,促進電力、油氣、路橋、化工等優勢行業的整體出擊。發揮四川外派勞務基地品牌優勢,完善培訓、儲備機制,加強內引外聯,拓寬渠道,抓住對臺遠洋漁工業務試點等市場機遇,培植外派勞務新增長點。
更加注重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
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突出重點、打造亮點,著力在流通體制改革、流通業態和方式創新、流通網絡體系和市場監測體系建設等方面有大的突破。同時,要加強引導和規劃,扎實開展“萬村千鄉”、“雙百工程”、“東桑西移”等重點工程,實實在在助推四川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