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陳 偉
據日本青少年研究所2005年度國際比較調查的結果,在日、美、中、韓四國中,日高中生對學業和升學最不感興趣。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希望自己將來有一定收入,能過上簡單的生活就滿意了。
日本高中生為何產生如此想法呢?是什么讓他們不再奮發向上?歸屬感的缺失恐怕是主要原因。
日本GDP名列世界第二位,人均國民收入世界第一。在富裕的浸泡中長大的日本年輕人,不矢口道自己將來要干什么。究其原因,恐怕它是因為滿足于物質的充裕而對自己的將來產生強烈的不安感。
戰后,日本人口持續增長,但從去年開始,人口明顯減少,出現“少子化”傾向。“少子化”是指14歲以下低年齡人口比例不斷減少。出生率急劇下降,將導致勞動人口減少、國內市場規模縮小、牛青年負擔增加等問題,使經濟發展受到制約。
不久的將來,日本人口結構將呈現倒金字塔形狀變化。由此會導致日本終身雇傭和年功薪金制度的顛覆,就業形態也隨之發生較大變化:企業內部人員流動比例加大。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年功薪金制度的打破,利大于弊。越來越多的人對薪金不滿而選擇更換工作,敢于跳槽的新時代已經來臨了。總之,隨著少子化和高齡化年代的來臨,日本的就業形態也隨之呈現多樣化的趨勢。
但是,這種趨勢是在人口銳減和經濟縮小時代特有的產物。當然,對女性和資深勞動者來說,情況會有不同之處。可以說,從前那種人口增長和經濟運作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的發展,日本經濟要想獲得顯著發展,應當向削減政府無謂的財政支出、依靠民間資本、重視企業利潤率的經濟運作模式轉變。同時,在雇傭方面,不僅雇傭日本人,也應當選拔有能力的外國人來強化技術開發能力,順利度過經濟縮小的時代。
針對少子化問題,除了倡導男女真正平等、男女共同承擔育兒責任外,要改變少子化現象還需社會意識以及政府政策的共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