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消費及投資放緩
總體上看,2006年1月份泰國經濟還沒有呈現出清晰走向。盡管出口貿易有所改善,但國內支出和工業生產均出現放緩走向。泰國泰華農民研究中心將2006年1月份泰國經濟主要變動因素總結如下:2006年1月出口88億美元,同比增長14.5%,進口92億美元,同比增長0.4%;貿易逆差4億美元。因旅游業復蘇,服務業收益和經常賬目贏余5億美元。
雖然出口有所增長,但民間在消費和投資方面的支出則有所放緩。民間消費指數增長率從2005年12月的2.2%下降至0.7%,因為受到主要產品銷售增長放緩的影響,包括汽車(從2005年12月6.1%下降至-9.7%)、摩托車銷售(從2005年12月0.7%下降至-6.1%)、消費品進口(從2005年12月15.6%下降至1.9%)。與此同時,民間投資指數增長率也從2005年12月5%下降至4.7%,因為受到以下產品增長放緩的影響,包括資本貨物進口(從2005年12月36.8%下降至1.3%)、水泥銷售(繼2005年12月8.2%下降至5.5%)。工業生產指數增長率隨著國內需求放緩而有所下降,從2005年12月6.2%下降至1月份5.8%,導致1月份工業生產指數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以下產品生產增長放緩:汽車及零配件(從上月了.了%下降至1.2%)、電器產品(從上月11.2%下降至-3.9%)以及建筑材料(從上月4.3%下降至0.9%),同時因季節性因素所引發的1月份生產放緩已導致當月的工業產能利用率從上月的74.2%下降至73.3%,下降了0.9個百分點。
政局不影響出口增長
泰國商業部對2006年出口增長17.5%抱有信心。電子及零配件產品出口將成為主要動力。至于進口方面,今年將增長15%。估計今年的貿易逆差將達到57億美元。這主要是受到油價、禽流感及主要貿易伙伴國家經濟放緩等風險因素影響。泰國商業部評估今年泰國的出口形勢,將隨著國際市場的增長和政府采取主動的貿易攻勢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成績,全年出口目標是1302.8億美元,增長17.5%。其中電子及零配件產品將成為主要成長動力。至于農產品出口方面,因多國受自然災害影響,導致產量減少,泰國可從中受益。泰國今年可望增加出口的農產品主要有木薯制品、橡膠和大米等。至于進口方面,估計原油價格仍保持今年年初的高水平,泰國原油進口將比2005年減少?0%,按照進口商申報的進口方案,平均每天進口不會超過76.5萬桶。至于鋼鐵產品,2006年國際市場的鋼鐵價格將有所下降,因為中國產能過剩。2月份泰國鋼鐵進口達到110萬噸。
泰國商業部出口促進廳真他拉廳長對泰國內政治局勢也很有信心,相信不會影響全年出口增長17.5%的目標。同時,調升對中東及澳大利亞出口,要擴大對東盟出口,使之成為泰國的主要市場。真他拉廳長向全世界55個國家的貿易代表處代表表示,目前的政治紛爭不會影響到2006年整體出口,相信能達到商業預定的出口增長17.5%,出口總額達1304.4億美元的目標。對于目前中東地區出現動亂局面,真他拉廳長表示,經過分析后認為中東市場,泰國應能擴大出口,決定調升對中東國家及澳大利亞出口增長率,對中東市場的出口增長率從原來的25%提高到32%,由于啟動了泰澳自由貿易區的合作,對澳大利亞出口增長率從原來的30%提高到34%。2006年,泰國將加大力度開發東盟市場,其次是美國、日本和歐盟市場。2006年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進一步發展將有助于擴大泰國對東盟其他各國的出口。對于放緩簽署泰日自由貿易區協議,真他拉廳長稱,這將不會影響到泰國向日本的出口。因為泰國與日本的合作范圍是多方面的,日本將會派出技術人員前來為泰國培訓人員,如電子工業和發展OTOP產品。泰國將擴大對印度的出口,出口促進廳將鼓勵泰人到印度投資,雖然泰印簽署了自由貿易區協議,但泰國產品進入到印度市場的比重仍然很小。
(作者為中國駐宋卡總額館經商室商務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