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86歲,1937年參加革命,1979年離休。在漫漫人生征途中,由于不知疲倦地工作,到退休時我已積勞成疾,患上了心血管病,醫院先后發過3次病危通知書,我的思想上一度感到極度痛苦和悲觀。
去年12月底,我去上海看病,在幾家大醫院的檢查結果一致:左心室增大、主動脈增寬延長扭曲、左室后壁波幅低平、竇性心動過緩、主動脈弓向外突出和硬化,結論:病竇綜合征,目前沒有特效藥,辦法只有手術和服藥。后來,老戰友把幾家醫院的檢查結果,送給上海著名的心血管專家汪教授,請他擬出治療方案。
一天,汪教授電話約老戰友和我面談,他沒有過多提及我的病情,而是要我正確對待疾病,不要怕病,要自找樂趣,忘掉疾病,并讓我學習養生方法,向自己要健康。汪教授的話使我豁然開朗,他沒有給我開藥方,而是開了一劑精神治療方。于是,我竭盡全力遵照汪教授的囑咐去做。
首先我轉變了觀念。戰爭年代死都不怕,現在還怕什么病,放下思想包袱,忘掉名利,忘掉疾病,不再把病掛在心上,不再依賴藥物,藥常備不常吃,感覺一身輕松,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向自己要健康,就要學習養生方法。我家祖傳中醫,從小學了一點醫藥知識,現在,老了又身患疾病,我更應學習如何養生抗病。我訂了《中國老年報》、《養生大世界》、《祝您健康》等10種醫學科普報刊,從中學習到了許多養生知識,并將養生知識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去。我相信,“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貽之福可得永年”。
自找樂趣,發揮自已的愛好和特長,喜歡什么就干什么。我從小就愛好收藏,即使在戰爭年代也沒有放棄。多年來,我共收藏一萬多件藏品,分門別類,擺列有序,專門設立“博覽室”,兩側是“老有豪氣撼天地,室藏雅氣通古今”的條幅。不僅我每天欣賞,還有很多藏友、同事、朋友和兒童來參觀,博覽室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的基地。再就是種花卉盆景,也讓我樂在其中。
再是話聊。老年人不能足不出戶,過孤獨寂寞的生活,更不能生悶氣,要熱愛生活,到火熱的生活中去和人們一起“話聊”。我話聊的內容十分豐富,與花農聊種苗木花卉,同菜農聊大棚種反季節蔬菜,跟漁民聊特種水產養殖,和花卉盆景愛好者聊盆景知識,與老戰友聊與人民同生死共患難,戰天斗地搞建設的往事……總之,我聊的范圍極廣,天南海北,家事國事天下事,無所不聊……聊天是我的一大愛好,一天不聊,就閑得發慌,聊天,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聊天,也讓我受益匪淺,不但廣交了朋友,增加了見解,增長了知識,擴大了視野,陶冶了情操,還把心中一切不愉快與煩惱的事情全部傾吐出來,避免了不良情緒的堆積。
離休20多年后的今天,我原來患的幾種病居然全部消失了,頭腦清醒,思維敏捷,聲音洪亮,身板硬朗,步履穩健,登1000米的高山不喘氣。20多年未住醫院,連藥也極少服,自已不受罪,家人未受累,為國家節約了大筆醫藥費。我能夠做到這樣,全靠汪教授給我開的精神療方。
(陳世高 整理)
(編輯 李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