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滬上環城線的11路公交車,只見一個爭先上車的七八歲的小男孩一坐上座位,便對后上車的父母直嚷“我搶到一個位置!我搶到一個位置!”其實,車上還有好幾個空座位,根本無需搶,可他還是一口一個“搶”字,這顯然是日積月累地受大人影響所致。
不過,實話實說,國人搶座位確也有些年頭了。已經不記得自哪一年起了,人們一登上交通工具,便迫不及待地搶位置:搶坐公共汽車上的座位,搶坐輪船上的座位,搶坐火車上的座位(在無法對號的時候)。無論男女老少,在搶座位時幾乎個個身手不凡,動作敏捷。如果奧運會設“搶座位”這個項目,中國人囊括金、銀、銅三塊獎牌,決無問題。
豈但是搶座位,其他事情,國人也皆與“搶”結下了不解之緣,簡直是數十年間一路“搶”來:
搶購——從計劃經濟的困難時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時期,俱見搶著購買緊俏貨、便宜貨、熱門貨。
搶班奪權——那是“文革”期間的一道景觀,也是那個時段的常用語。
搶跑道——業已突破體育、交通的范疇,喻指行事趕在別人前面,甚至不惜采取“犯規”手段。
搶劫——以往是講用暴力奪取他人的東西,這是豪奪;現今更多的是巧取,披著“合法”或“文明”外衣的搶劫。
搶生意——想盡辦法招攬顧客,同行之間互相傾軋。
搶手貨——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緊缺物資、暢銷商品。
搶答——此乃中小學生參加各類知識競賽的選手最熟悉的一個詞。
搶占道德制高點——這是辯論中一些理屈詞窮的專家學者慣用的伎倆。
搶風頭——硬出風頭,強出風頭的,以富豪、大款和演員、主持人、嘉賓居多,當然還有其他社會角色,你在熒屏內外均可看到他們的表演。
搶飯碗——比搶生意厲害,索性將人家的工作或職業爭奪過來。
搶行——搶行者有路人,有騎車人,也有開車人,“寧停三分,不搶一秒”變成了“寧搶三分,不停一秒”,交通還能不堵塞嗎?
搶頭功——利欲熏心者的看家本領,特別是那些政績高于一切的為官者,其“搶功”堪稱一流。
搶灘——如今軍事占領方面的搶灘少了,但競爭方面的搶灘卻日趨頻繁,而且其激烈、殘酷的程度毫不亞于打仗。
搶鏡頭——在新聞圖片和電視畫面中突出一己形象,除了各級黨政領導,誰有這個資格?
搶地皮——官商勾結的拿手好戲,世人已有目共睹,
搶眼——時下叫“吸引眼球”了,現在時時、處處不乏搶眼的人與事,弄得你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搶!搶!搶!其中有民也有官,恕我統統納入“國人”這口大“鍋”,于此“一鍋煮”了。
上述所“搶”,自然并非全是壞事,然其大部分之“搶”本當收斂,抑或免除的。
許多應該爭取的東西不去爭取,不該“搶”的事物偏要起勁地大“搶”特“搶”,這就是當今大多數中國人的狀態。
選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