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捐出一筆稿費,委托天津市教委在今后3年內每年資助100名貧困大學生。他還同時立下遺囑,稱他逝世后遺產統統變現資助天津貧困學生。
一個已退出政壇、離開公眾視線的老同志,用平視的關切眼光,以自己的一腔熱忱,給予貧困學生力所能及的幫助,怎不讓人敬佩?
做事離不開動機,而李瑞環的動機卻耐人尋味。他說:“年輕人如果有機會上學,而由于經濟困難不能上學,這將是他一生的遺憾。”而為了減少這樣的“一生遺憾”,他做出了驚人的跨越。這是一個健康老人的“超前開發”,更讓人感悟到這位老者的精神力量。
自1996年以來,李瑞環在10年間拿出個人資產53.3萬元,以“一位老共產黨員”的名義,資助了148名貧困大學生。幫助別人,隱姓埋名,不為人知,這既符合他的一貫作風,更是我們學習的典范。淡泊名利卻不失憂國憂民,思想活躍卻又行動不怠,“匿名”助困的背后,愛民之心,殷殷可鑒!
我們可能做不到像李瑞環這樣立下遺囑,但我們卻可以把關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貧困學生及其家庭;我們可能做不到像李瑞環這樣多年如一日“暗助”貧困學生,但我們完全可以在捐款現場多一份捐出十元百元的勇氣;我們可能沒有李瑞環這樣的資助視角,但我們又何嘗不可以仔細地看看身邊的貧困孩子,給他們送一頓飯,買一本書,或者“高價”地買一回他家的農副產品……
一個貧困學子的遺憾,將會影響他一生;一代貧困學子的遺憾,注定要危及社會的明天。倡導社會關愛貧困學子,離不開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我們雖不富有卻也無溫飽之憂者,能否省下一包煙錢、一杯茶費給予貧困生們一點幫助?
我不“看中”李瑞環將有多少遺產捐出,也不想“抬高”他這些年到底捐助了多少資金,行動勝過一切。只要去做,就會有人受益,就會對社會有益,也會對自己有益。當一名貧困學生在你的呵護下“趕跑”了“一生遺憾”,實現了人生價值時,你精神家園里的收獲必然超越時空。我想,這也許正是李瑞環助貧之舉給我們的最好“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