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500多家出版社中,有90%涉足教輔圖書出版,名目眾多的文化公司和工作室參與圖書選題策劃、編輯制作乃至發行銷售更是數不勝數,形成了教輔市場“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現象:品種多、精品少,門類全、特色少,選題雷同,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這些導致教輔市場產品飽和,供過于求,折扣戰升級擴大,圖書單品種利潤大幅下挫。
危機來臨,傳統出版社需要利用自身優勢,把握機會,尋找市場突破口和新的盈利增長空間。編輯策劃方面,應該系統、科學地梳理教輔種類,根據不同特質對癥下藥。不同類別圖書的含金量及其需求有著千差萬別,出版社在規劃時,應多層次開發選題,不同類別產品可采用組合戰略。
一、一般同步類、考試類教輔必須收縮戰線。對出版教輔為主要支柱的出版社而言,利潤下滑很大程度上源于這兩類圖書市場份額縮小。收縮就是為了快速“止血”,全面削減規模和成本,不做“大而全”,但求“小而精”。
二、專題類教輔必須尋求特色選題,并強化營銷策略。專題類教輔是對重點知識進行橫向展開,把學科重點知識、重點內容作為一個個專題進行解析,如復習方法、助考指南等。對這類圖書進行差異化產品研發及銷售是較為有效的選擇,即開發在整個產業來看都比較獨特且稀缺的選題品種及服務方式。
三、由單一性紙質出版向多元化大教輔外延拓展延伸。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輔出版物完全具備超越平面紙介質的條件,實力雄厚的出版社更可以把眼光放開,運用大教輔概念,在不同層面上開發并進行合作。所謂大教輔,可視為包括圖書、期刊、音像制品、網絡等在內的教輔產品群。開發大教輔,有利于優勢互補、宣傳征訂互動。
戰略制定關注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性、全局性、根本性問題,最終還需要短期的戰略措施和行動計劃來實現。對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的中國出版業而言,實施戰略管理,全力打造企業和市場的主體,既改善了出版生態環境,又增強了自身的競爭實力。在教育教學改革新形勢下,出版社只有用發展的眼光,審視和調整自我,在市場搏擊中努力打造專屬核心能力,才能獲取戰略優勢,獲得持續增長的活力以及超額利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