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分析目前各院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計算機教育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對于該專業的計算機教育體系的構建進行了總體規劃,主要從課程設置和實驗安排兩個方面提出具體建議,并根據實踐中的教學效果進行了驗證。
關鍵詞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專業建設 計算機教育
1 引言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在教育部頒布的98專業目錄中提出的,當時將管理信息系統、經濟信息管理、科技信息、信息學、林業信息管理等五個專業合并成為一個新的專業,即“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以下簡稱“信管專業”)。信管專業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集信息能力與管理能力于一體的綜合型人才,因而一直受到各類用人單位的廣泛歡迎,同時該專業近年來無論是在國際還是國內也都得到了快速發展。
但由于各院校該專業的前身不同,在專業調整過程中對專業內容和專業范圍的理解也有差異,導致培養目標不清晰,課程教學體系差異很大,多數情況下只是經濟學、管理學和計算機技術的簡單堆砌。雖然在教育部的文件中對主干課程作了部分規定,但仍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和社會反饋中重新審視和研究,尤其是該專業培養過程中的計算機教育部分,不僅應當體現計算機素養和技能,更要重視計算機與管理融合的知識結構如何建立,真正幫助學生獲得信息化運營和管理決策方面的專業技能。本文即在此基礎上對信管專業的計算機教育體系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以期能推動該專業建設的發展。
2 信管專業計算機教育現狀分析
2.1 國內信管專業計算機教育情況
信管專業中計算機教育體系可以分為兩部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理論教學方面主要考慮的是如何設置相關的課程體系,實踐教學方面主要考慮的是如何安排各項實驗環節。
在課程體系方面,由于專業背景的變遷,目前國內的信管專業主要可以分為三類:以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為代表的理工科院校,課程重點在于計算機科學技術,尤其是信息系統的開發技術;以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為代表的綜合性院校,課程重點在于情報學、信息學等基礎課程;以人民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為代表的財經類院校,課程重點在于經濟管理知識,側重企業中的管理信息系統和電子商務方面的教育。
雖然具體課程設置上存在差異,但是三類學校的共同特點是都在專業調整的過程中加大了計算機類的課程份量,但同時計算機類課程與管理類課程、信息類課程的分界明顯,對于信息中的管理工作和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支撐這兩個主題在教學過程中不夠突出。
在實驗體系方面,各校的共同特點是都以計算機技術類課程為依托,以軟件開發類型的實驗為主。有時在多個實驗中,雖然具體的實驗題目不同、使用的開發工具不同,但是對于學生的能力訓練來說,并不能獲得實質性的提高。
2.2 國內信管專業計算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總體上來看,目前國內信管專業的計算機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⑴課程設置缺乏清晰的結構
各校的信管專業在計算機相關的課程設置上、甚至在整個專業的課程設置上都有很大差別。加之整合過程中的簡單照搬照抄,使計算機教育缺乏清晰的層次和主體結構。但實際上對同個專業來說,應該圍繞培養目標來設置主體的課程結構,主干課程部分不應有太大差異。
⑵課程體系無法體現對人才的特色需求
由于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不同崗位對信管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有不同的特色需求,所以在統一的專業體系下,應該進一步細分為不同的專業方向來適應更加具體的需求,而不是簡單的大雜燴,這就需要在設置計算機課程體系結構時加以考慮。
⑶實踐教學的效果不理想
這是目前高校計算機教育中的一個常見問題,非常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但是對于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而且實驗多以驗證型為主,缺乏綜合型實驗以及相配套的實驗體系,導致實驗效果不好。
⑷實踐環節缺乏創新性
傳統的實驗方式都是由老師指定課題后,學生完成研究論文或系統開發,在此過程中學生并沒有機會接觸真實的企業環境。所以在實驗環節的設計上,要注重實驗情景的真實性,讓學生盡早熟悉實際企業中將會遇到的問題,并學習尋找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
3 信管專業計算機教育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在教學研究和實踐中發現,要設計有效的信管專業計算機課程和實驗教學體系,應首先解決好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3.1 改善課程體系的設置
課程體系是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的前提條件,如何理順本專業的課程體系是提高計算機教育水平的關鍵問題。目前信管專業雖然計算機類的課程比例不小,但是最終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卻不能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純粹做開發又不如計算機專業學生,造成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計算機與管理融合的應用能力培養不夠,所以需要特別加強的是計算機知識和管理知識相結合類的課程。
3.2 解決人才需求的層次性和多樣性
信管專業培養的是具有堅實的現代管理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系統工程方法的綜合型、應用型高級人才。這只是一個大的培養目標,不同的工作環境對人才的具體需求是不同的。例如在就業之后,需要學生能夠適應不同行業、不同職能領域、不同管理層次的工作需要,有些工作要求學生能夠進行理論分析和系統建模,有些工作要求學生能夠進行系統開發和系統管理,所以應該在培養過程中考慮多元化的專業方向。這一點可以通過靈活的課程設置來實現,在課程體系中預先設置不同的專業方向來指導學生的學習,培養不同的專業能力。
3.3 強化綜合實驗環節的設計
對于信管專業的學生來說,必須具備以計算機技術為工具,將先進的管理思想付諸實施的能力。在目前的課程體系中,有些課程在課內安排有實驗環節,但通常只是側重于某種技術和工具的練習、或僅僅涉及企業管理的某個方面,不利于幫助學生從企業信息系統的總體角度來觀察和學習管理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融合。所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將相關性較強的多門課程綜合起來的實驗機會是非常必要的。
3.4 通過仿真實境提升學生實驗創新性
對于信息系統來說,最終是在企業管理和運作的過程中發揮作用,所以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個高度真實的企業經營環境,用于輔助教學和實驗的環節。這個環境應當涉及企業經營的不同職能領域和不同管理層次,使得學生能直接感受到企業的運作過程,看到不同的決策所造成的直接后果。
4 信管專業計算機教育的總體規劃
4.1 信管專業課程體系的規劃
根據信管專業的培養目標,相應的理論體系應當分為計算機文化知識、計算機技術基礎知識、信息管理基礎知識、信息系統應用等四個層次。
(1)計算機文化知識層,包括計算機文化、信息素養等課程,這是目前各院校信管專業的課程體系中的薄弱點,需要加強。其實國外相關專業普遍都比較重視這類課程,有些國家更是對于學生的信息素養要求制定了標準。
(2)計算機技術基礎層,包括計算機軟硬件知識的相關課程,目前各校信管專業這方面的課程都比較充足。
(3)信息管理基礎知識層,包括信息加工、管理、使用方面的課程,在一些具有科技情報背景的信管專業中這方面的課程比較常見,但在其他院校中則開設的不多,需要補充。
(4)信息系統應用層,包括各類信息系統在企業中有關應用的課程,目前各院校信管專業在這個層次上開設的課程比較凌亂,開設較多的是項目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統。其實信息系統在企業中的應用是個內容很寬泛的主題,需要進行細致的分類和規劃,形成不同的專業方向,對于學生將來就業時的適應性會有很大幫助。
4.2 專業方向的設置
良好的課程體系結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人才需求的多樣性和層次性,在信息系統應用層上,由于內容較多所以還需要進一步劃分。由于信管專業的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可以分為三類角色:信息系統開發人員、信息系統管理人員、信息系統用戶,三種角色對知識結構的需求不同,開發人員需要掌握的是各種系統開發技術,管理人員需要掌握系統運行過程中的管理問題,用戶需要掌握的是如何用信息系統支撐先進的管理思想,所以這個層次上的課程可以按照以上三個類別劃分為三個專業方向提供選修。而管理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和系統分析與設計可以幫助各類人員實現良好的協調與配合,因而是三個方向所有課程的基礎,單列一類作為必修。
根據以上兩點,我們建議信管專業的課程體系采取如圖1所示的結構。
4.3 綜合實驗的安排
在一個階段的學習結束之后設置綜合實驗環節,以便對若干相關課程的知識進行綜合訓練。由于專業課程通常從第四學期開始開設,所以綜合實驗從第五學期開始,以學期為間隔設置,到第七學期結束,一共三次。每次均有一個主題,主要目標是針對上個學期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綜合運用。
4.4 企業經營仿真實驗的訓練
在所有課程結束之后、畢業設計開始之前,安排一次企業經營仿真訓練。在本次訓練的環境中,應當綜合反映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面過程,涉及在課程體系中講授過的企業運作理論、先進管理思想,要求學生面對采購、生產、銷售等企業常見的決策問題,鍛煉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創新的能力。
總體來看,實驗體系安排如圖2所示。
5 教學實踐分析
在我院信管專業近年的專業建設工作中,以上提出的計算機教育的改革思路逐步得以實施,實踐證明,對于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發揮了很大作用。
5.1 課程體系的改進
我們根據以上提出的信管專業課程體系的四層結構,在每個層次開設了具有代表性的課程,如圖3所示。并且結合專業建設工作,提出了近期的工作重點為ERP課程群的建設,即以企業資源規劃ERP課程為中心,將與之關系密切的若干其他課程,如系統分析與設計、管理信息系統、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等組合起來作為一個群體,在授課內容組織、實驗安排等方面加以綜合考慮,改善教學效果。
5.2 綜合實驗的安排
綜合實驗的設計目標是要體現計算機與管理知識的融合,為此我們引入了一個以ERP系統為核心的模擬實驗平臺,綜合性實驗以大型作業的形式開展,組建以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多專業學生參加的模擬體驗式的實驗、設計環境,引導學生全面而系統地了解企業在現實世界中所實行的戰略管理、市場定位、營銷策劃、財務分析、信息管理、質量保證等工作是如何開展的。
5.3 企業經營仿真訓練
傳統的剛性化、標準化的實驗教學方式無法引導學生創新,因而我們在全部課程結束之后設置了一個創新型的實驗環節,引入了“經營決策沙盤模擬實驗”。在該實驗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在企業仿真環境中主動、獨立地分析和研究企業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打破以往按照實驗手冊逐步操作的封閉式實驗過程,構建起“問題—探究—解答—結論—問題—探究”的開放循環式過程,鼓勵學生突破傳統,使他們能夠參與研究,不斷發現和創造新知識,形成新思想,這正是現實企業中對人才的素質需求。
6 結束語
信管專業本身是個飛速發展的應用型領域,當前在信管專業的計算機教育過程中,急待解決的問題就在于如何改善課程體系的設置和實驗環節的安排,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結構、同時切實加強動手操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個方面的內容應該是互相對應、互相支撐的,如果沒有課程體系中完善的知識結構作為鋪墊,實驗就會缺乏必要的理論基礎;而如果不能通過實驗體系來印證所學知識并有所創新,最終培養出的學生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從長遠來說,信管專業計算機教育的重點在于通過實踐,培養學生以計算機為工具來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一點應當始終作為研究信管專業計算機教育問題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依據。
參考文獻
[1] 馬子彥,潘勇.多層次計算機教育教學平臺研究與構建.教育信息化,2005,12.
[2] 樊康新.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育若干問題探討.教學研究與改革,2002,3.
[3] 林烈青,鄧東亮.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育探索.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02,9.
[4] 張玲.高校信息系統專業建設的探討.現代計算機,2002,10.
[5] 李長青,陳夕紅,周黎.關于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專業建設的思考.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2004,1.
[6] 李后卿.關于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高校圖書館工作,2003,6.
[7] 唐毅,趙廣林.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CBE構建.現代情報,2004,11.
[8]黃衛東.經管專業計算機應用實驗教學體系研究.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版),2006,3.
[9]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Students: Connecting Curriculum and Technology[S].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1.
[10] Jonassen.D,Computers as Mindtools for Schools [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200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