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針對文科計算機教育的特殊性,以培養(yǎng)計算機應用人才為目標,闡述了作者在文科計算機基礎教育實踐中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一些體會和想法,包括作者進行的教改實踐和探索,以及取得的成效。
關鍵詞 文科計算機教育 分層次教學 師生文理互補 結合專業(yè)實例教學 先用后學 小先生法
1 引言
以計算機和網(wǎng)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已成為21世紀影響世界的三大關鍵技術之一。高校文科專業(yè)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是目前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面對的是日后將成為公務員、法官、教師等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文科專業(yè)學生。如果擁有現(xiàn)代科學意識、信息文化基礎、技術基礎將更有利于這些日后的社會科學工作者更新觀念、解放思想,站在時代的前沿觀察和處理問題。如何組織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知識結構及采用適合文科生特點的教學方式,讓文科計算機教育效果更加良好,使文科生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能夠充分有效地利用計算機并在各種應用研究領域中發(fā)揮作用是高校文科計算機教育者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2 高校文科計算機教育的體會和想法
2.1上計算機課之前,先對學生劃分計算機水平,分層次進行教學,逐步完善免修機制
如今的入學新生由于地區(qū)差別、條件限制,計算機程度參差不齊。建議新生入學后,可根據(jù)自身計算機程度,提出免修以NCRE( 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一級為主的計算機基礎,若能通過相應的測試考試,則免修計算機基礎,直接進行下一階段的計算機課程學習。隨后可根據(jù)具體情況,一部分通過測試考試的可免修相應計算機課程,節(jié)省教育資源,良化教育效果。免修機制我計算中心已應用于碩士研究生,效果良好。
2.2師生之間文理互補
本人多年從事高校文科生計算機基礎教學,這些學生相對較為活躍,興趣廣泛,但是由于高考體制、專業(yè)課設置及個人興趣取向等原因,他們的數(shù)學基礎和邏輯推理思維相對較弱,而這些又是進一步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的基礎。而從事計算機教學的教師基本上都是理工科出身,所以理工科出身的計算機教師要教好文科生的計算機課就要了解文理科學生的差別,不能總是按照自己理工科的思維和習慣來要求文科學生,多了解觀察文科生,看看他們的學習方式有什么值得理工科人學習借鑒的地方,摸著他們的脾氣秉性進行教育教學,才會事半功倍,才會避免陷入“理工學生看不起文科生”、“文理相輕”的老套路里面。老師要時刻明確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把知識教授好,讓學生學得好,有所得。師生之間文理互補、各盡其力、各展所長,這對于搞好文科計算機教育很重要。
此外,要想教好這些活躍開朗、興趣廣泛的文科學生也要求理工科出身的計算機教師注意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提高人文方面的知識儲備和修養(yǎng),以便更好地和文科學生交流,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2.3推廣等級考試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內(nèi)容、課時安排宜寬松,突出最終實際效果
以我校為例,我們現(xiàn)在進行的高校文科計算機教育主要在大學一年級:上學期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微機操作系統(tǒng)、辦公自動化以及計算機網(wǎng)絡基礎;下學期主要學習NCRE的一門程序設計語言,如Visual FoxPro、Visual Basic、C語言等,向?qū)W生傳授稍深層次的計算機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程序語言設計思想,鍛煉初步的相關能力。我認為這樣很好,國外一些計算機教育發(fā)達的國家,他們的文科專業(yè)計算機教育也是按照這種思路進行的,可謂不謀而合。再者,這也有助于學生順利通過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便于日后就業(yè)。但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應充分考慮到文科學生學習程序語言設計這些知識有一定的難度,在制定教學計劃和課時安排上可以適當寬松些,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避免他們?yōu)榱藨犊荚嚩鴮W習,“考完忘完”。
例如我計算中心針對藝術、體育等文化基礎學習時間相對較少專業(yè)的學生專門編寫教材,效果很好。新編寫的藝術體育專業(yè)計算機教材,內(nèi)容精簡實用,充分考慮到學習對象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課時安排比較寬松,更加強調(diào)上機實驗,學生可以就一個知識點進行多次練習。實行以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也較為牢靠。
2.4結合學生專業(yè)實例教學
授課時,注意與授課對象所學專業(yè)知識相聯(lián)系也是不錯的教學辦法,如給新聞專業(yè)學生授課時,可以列舉Word文檔在其日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如當前投稿,大多數(shù)報社出版社只接受電子文檔。在給歷史專業(yè)授課時,可以利用歷史故事引出所學內(nèi)容,如在講解程序語言設計的模塊結構程序設計時,有一道例題:編寫一嵌套調(diào)用程序M1.prg,主控程序調(diào)用過程P1,過程P1調(diào)用過程P2,讓學生體會模塊調(diào)用。M1.prg代碼如下:
? "000000"
Do p1
?"000000"
PROCEDURE p1
?"111111111"
Do p2
?"111111111"
ENDPROC
PROCEDURE p2
?"2222222222"
ENDPROC
執(zhí)行 Do M1.prg 顯示結果為:
000000
111111111
2222222222
111111111
000000
直接這樣講解,對于第一次接觸模塊結構程序設計的文科學生他們會感到一頭霧水,摸不到頭緒,從而產(chǎn)生厭學情緒。我在實際教學中將模塊程序名定義成三國人物名,用赤壁大戰(zhàn)的歷史故事引出例題:劉備調(diào)諸葛亮負責全部戰(zhàn)事,諸葛亮調(diào)用關羽進行實際戰(zhàn)斗,關羽戰(zhàn)后返回到諸葛亮處匯報(即被調(diào)用模塊執(zhí)行完后返回到調(diào)用它的模塊),諸葛亮再返回到劉備處匯報。修改后,主程序M1.prg更名為 劉備.prg ,代碼如下:
?"嗚嗚嗚嗚嗚!
(害怕)"
Do 諸葛亮
?"嗚嗚嗚嗚嗚!
(喜極而涕)"
PROCEDURE
諸葛亮
?"布置作戰(zhàn)方案"
Do 關羽
?"戰(zhàn)后向劉備匯
報戰(zhàn)況"
ENDPROC
PROCEDURE 關羽
?"打打打打打打"
?"戰(zhàn)后向諸葛亮匯
報戰(zhàn)況"
NDPROC
那么執(zhí)行 Do 劉備.prg則顯示結果為:
嗚嗚嗚嗚嗚!(害怕)
布置作戰(zhàn)方案
打打打打打打
戰(zhàn)后向諸葛亮匯報戰(zhàn)況
戰(zhàn)后向劉備匯報戰(zhàn)況
嗚嗚嗚嗚嗚!(喜極而涕)
這樣一改,模塊調(diào)用的實質(zhì)沒有變,但形式變得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了,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了,積極性提高了,理解的效果也大大改善。
2.5 先用后學,以用帶學
教學實際中,我感到計算機教育更應該強調(diào)實例教學法,“先用后學”、“以用帶學”,通過實例操作帶動理論概念的學習。例如,在講解Visual FoxPro 程序設計的表單設計時(即第11章),一個班我按照通常講法講解,先講解11.1表單文件操作(教學大綱要求1.0學時)和11.2表單設計器(1.0學時),然后介紹11.3表單屬性(1.0學時)和11.4常用控件設計(其中講解命令按鈕和文本框兩個控件也需1.0學時)。前三節(jié)基本上都是概念理論講解和界面屬性介紹,單純地羅列講述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沒有興趣,只有到了11.4節(jié)才能較好地將前三節(jié)融會貫通,相互聯(lián)系起來,而講到11.4時按照課時安排(一周理論課兩個學時)11.1和11.2的內(nèi)容已經(jīng)過去一周了,學生忘得差不多了,這樣一來即使講解較為有趣的11.4節(jié)學生也會因為前面基礎知識的遺忘而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與之對比,另一個班我嘗試著采用“先用后學”、“ 以用帶學”的模式,第一節(jié)課我就拿出一個按常規(guī)學習完4.0個學時即學完11.1--11.4四節(jié)后才應該做的題目來:
操作要求:如圖1所示,新建一個表單(“內(nèi)容交換”),上面有兩個文本框,兩個命令按鈕。要求:
(1)運行時,文本框中可以輸入字符串,單擊“交換”按鈕,兩個文本框中的內(nèi)容交換。
(2)單擊“關閉”按鈕,表單關閉。
直接拿出一個未學過知識的題目,讓學生來做,剛開始時學生感覺很不適應,什么都不知道,更不清楚怎么入手。我給學生打了一個比方:學游泳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直接把學員扔進水中,任由其撲騰一陣,嗆幾口水,然后再對他進行指導和糾正,這樣效果更為顯著。果然,學生度過一個開始比較困惑的階段后,成效馬上顯現(xiàn)出來,通過這道例題的講解和學習后,學生僅用了不到1.0個學時就對整個表單設計一章有了整體把握,對表單文件操作、表單設計器、表單屬性、命令按鈕和文本框兩個控件的主體內(nèi)容也有了相當?shù)牧私夂驼莆铡3脽岽蜩F,我馬上再引出1~3個類似的題目(包含的還是前四節(jié)的知識點),讓學生來做,鞏固強化剛才學到的內(nèi)容。在學生對這部分內(nèi)容較為熟悉時(當然這時的“熟悉”僅僅是常用的操作和常用屬性設置,而且這個時刻常常也是學生因理論知識不足會生出一些疑問的時刻),我再從頭系統(tǒng)地指導講解一下理論,當然這時候再講解會比在通常講法中先講解理論效果好得多,時間花費也少得多。
2.6機房輔導“小先生法”
在機房輔導時推廣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法”效果不錯。以我校為例,一個計算機教學班大約100人,而輔導老師僅一人,上機時間一般一周2個小時,學生問題多時,常常輔導老師一個機房還沒有輔導完,就該下機了,學生的學習要求難以滿足。所以我建議可以使用陶行知的“小先生法”,我校每個機房大約30個人左右,挑出幾個知識掌握快,語言表達清楚又有責任心的學生,先集中輔導,對常見的上機實踐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解決,然后由這幾個學生幫助同一個機房的其他學生。這樣做效果很好,既鍛煉了這些學生,加強了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精神,也促進了良好教學效果的達成,同時減輕了輔導老師的負擔。當然在執(zhí)行過程中,輔導老師仍要來回巡視,觀察“小先生”的講授是否正確,并幫助解決其他一些疑難問題。
3 結束語
教育是一門復雜的學問,在計算機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計算機教育也必須與時俱進,教師要轉換思想、更新觀念,在新形勢下積極探索計算機教育的規(guī)律,為計算機教育事業(yè)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建麗.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教師資源搞好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 計算機教育,2006,3.
[2]申石磊,劉景森,尹柯,侯秀紅.計算機信息技術教程.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9.
[3]黃維通等.中外計算機應用人才培養(yǎng)比較.計算機教育,2005,5.
[4]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寫.高等學校文科類專業(yè)大學計算機教學基本要求(2003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申石磊,王瀛.計算機應用基礎.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9.
[6]余瑞東. 武警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計算機教育,2006,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