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發展到現階段,已經歷了從經驗管理到科學管理、從科學管理又到文化管理的兩次飛躍,這正切合了時代發展的要求,滿足了人們對人格尊重和人文關懷的需求,已不僅僅是要用力去管,而是要用理去管了。時代發展到今天,人們在意識深處已深深地厭惡和摒棄武斷、專橫和一切粗暴行為了,就連管理自己的孩子,你也要循循善誘和因勢利導,更何況你管理的是人生觀、價值觀已基本形成的員工呢。
理是理念
查了手頭的幾本辭典,理念這個詞還沒有被收入。我理解,理念包含的不僅僅是觀念問題,還有文化的成分。觀念具有前瞻性、時代性,而文化則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價值觀,是浸入血液的東西,是企業的意識形態。觀念可以吸收和借鑒,文化則需要立足自身條件,在實踐中頓悟,尤其是企業領導人的頓悟。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花了18個月時間在通用汽車做調查研究,傾其心血撰寫出《公司的概念》一書,卻遭到了該公司管理層尤其是董事長斯隆的冷遇。斯隆認為,德魯克寫出的只是“一般意義”上的東西,要獲得自己的東西必須依靠自己的深刻理解和感悟,結果,斯隆創立了“通用汽車幸福地處于絕對分權和絕對集權兩個極端之間”的分權管理理念和分權組織模式,“開創了通用汽車的一個新時代”。由此可見,理念是個性的張揚,是特殊性的體現,而絕非照抄照搬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理念又可細化為資金管理理念、人力資源管理理念、質量管理理念、客戶管理理念等。我這里信手拈來幾例世界500強企業的戰略管理理念與大家共賞:讓內部管理成為冒險的堅強后盾;只要是快車,不妨搭一程;低價勝于降價;懂得選擇,學會放棄;在適當的風險中前進;搶在對手之前,等等。研讀這些理念表述,那些著名企業的風采便可見一斑。
用理念來管理,首要任務就是要圍繞企業的發展目標,抓住影響企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尋求到一個支點。這個支點的升華和描述,就是企業確立的理念。理念付諸實際,便會收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那么,在新形勢下企業應樹立哪些全新理念呢?芮明杰教授的研究結果是憂患意識、創新競爭、速度制勝和服務第一。我以為,這也是中國企業“一般意義”上的東西,具體到每一個企業,還需要這個企業的領導人的靈感頓悟。因為企業文化首先是“老板”文化,企業有什么樣的“老板”,便會有什么樣的文化。員工總是從認同“老板”開始,進而認同企業文化,最終把文化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中。
理是理性
理性具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判斷、推理等活動,二是指從理智上控制行為的能力。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到今天已逐步理性化,任何沖動和盲從都要付出代價。柳傳志治理聯想有著名的三句話,即“搭班子、建隊伍、定戰略。”前一個時期他又加了一句話,也是三個字,叫做“想清楚”。“想清楚”的過程其實就是理性化的過程。凡事只有先想清楚了再去做,才能找準切入點,增強針對性。管理工作也應如此。可是,在實際工作中管理又是什么樣的情形呢?企業領導人和職能部門負責人自己不去想或不愿想,依靠外聘專家或下級去想;不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而依賴電腦推斷和表格匯總出結論;被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所蒙蔽,而看不到企業發展目標對管理工作提出的變革要求;管理重點往往是參照別人在做什么或看政府號召什么,自己便抓什么;管理人員沉溺于日常事務中而不能自拔,文牘主義盛行,導致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有些管理人員甚至成了“消防隊員”,哪兒有問題便沖到哪兒,這樣的管理表現出的往往是典型的東一榔頭西一棒式工作作風,等等。員工們把“決策時拍腦袋,工作時拍胸脯,出事時拍屁股”形象地概括為“三拍干部”,就是對這種現象的極大嘲諷。管理無理性,管理就會無效或低效。可見,有效管理的前提是不僅要想,而且還要想清楚、弄明白。看看改革開放以來一些成功企業的案例,他們在短缺經濟年代并沒有被暴利沖昏頭腦,而是理性地導入現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才排除了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擾,成為現代版的“老字號”。從某種意義上這也可以說是理性的勝利。
理是理由
理由就是管理行為為什么要這樣而不能那樣的道理。一提起理由,我們便會自然而然地想起企業制定的規范、標準、制度、流程等等,這本來是無可非議的。一些國際知名企業不僅有詳盡的標準,而且其細節量化已達到了非常精細的程度。沃爾瑪規定的微笑服務是必須“露出8顆牙齒”,你可以露出8顆牙齒試試效果,即使心里不想笑你的面皮也在笑,這就是標準量化的結果。問題是我們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下越來越失去了方向感,管理效能也越來越不盡如人意。大家是否想過,我們采取這些管理措施的理由到底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而不能那樣,是基于眼前的問題,還是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要求使然。想一想,你也許會啞然失笑。原因到底何在?我的看法是這些規范、標準、制度、流程的制定大多是基于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而并非企業的終極目標。換句話說,我們的管理已陷入問題的泥潭。海爾有過一個形象的比喻:問題像一群狼,管理者扔給它一塊骨頭,問題可以暫時緩解,但狼啃完骨頭又來了精神,便會回過頭再來追你,問題便會更加嚴重。張瑞敏說:“我們不能考慮出了問題如何處理,而要追求不出任何問題。”這個保障不出問題的管理就是圍繞企業的發展目標所確立的理念和措施,而并非僅僅針對問題。福特在100年前提出“讓每個人都買得起汽車”的經營理念,其管理體系的架構和運轉始終圍繞著這一經營理念,從而保證了世界上第一條汽車自動生產線的高效生產和物美價廉的家用轎車風靡全美。
著名演講藝術家景克寧教授生前最愛引用的兩句話是:“一時強弱在于力,千秋勝負在于理。”這是他積一生經歷的理性認識。管理對于企業和企業領導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管理工作中確立理念、保持理性、找準理由,用理去管,在用理的基礎上用力,管理便會有效促進企業發展目標的實現。這樣的管理要訣我們怎能輕言不取呢?
(作者系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三局黨委副書記)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