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蘭溪鎮尹家壩村的陳世林,2001年創辦林結巴壇菜臘味食品廠。如今,該廠年創利潤200多萬元。陳世林也成了當地頗有名氣的壇菜加工富裕戶。
熏制糟魚糟肉,生意好
高中畢業的陳世林,一次去城里走親戚,談起安化臘肉,客人們說得嘴里流口水:“吃臘肉就要吃安化臘肉,特香!那是山里人用‘索龍鉤’掛著,用闊葉樹葉慢慢地熏出來的,這樣的臘肉烏黑透亮,存放1年都不會變質。熏臘肉就要用闊葉樹葉,最好再加入橘皮之類添香發煙,原料最好選用土豬肉,這樣加工出來的產品一定受歡迎。”陳世林觸發靈感,從熏制糟魚糟肉開始,土制熏房,產品銷往當地各大酒店,果然一炮打響,并逐漸銷往長沙、湘潭、株洲等地,每年能賺一兩萬元。幾年后,臘味加工在各地多起來,利潤越來越小,他開始考慮開發新的加工產品。
壇菜加工,利潤高
1998年,正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高峰期,蔬菜種植面積增大,蔬菜產品供大于求,特別是旺季上市的蔬菜價格特低,當時黃瓜每公斤0.16元,茄子每公斤0.2元,有些農戶把不值錢的辣椒丟在田間爛掉,把空心菜割回去喂豬,菜賤傷農。陳世林通過考察看準了壇菜加工這一行業。于是他把前幾年積攢起來的10多萬元全部投入壇菜加工,利用加工臘味的真空包裝機、烘房等原有設施,再擴建一個大的烘房,挖幾個加工量均達30多噸的腌制池,從望城縣銅官鎮運回定做的100多個容量各為100~150公斤的腌菜壇(我國西南地區農戶將壇口朝下制作干咸菜),從腌辣椒、腌豆角等加丁開始,風風火火干起來了。當年就出了5個產品,加工產品20多噸。一些在廣州、深圳打工的朋友,還把他的產品帶到那里銷售,深受消費者歡迎。腌豆角每公斤賣到30元,每公斤腌豆角毛利是22~24.4元。壇菜加工利潤可觀,市場前景好,增強了他發展壇菜的信心。
克服難關巧營銷,生意更紅火
要擴大生產規模,一系列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陳世林闖過r一個個難關。
場地關:曬場、加工房、儲藏室不夠,他就把地坪做成加工場地,從左鄰右舍租了三大套間房作為儲藏室。2005年他新建了兩棟面積各為3000平方米的儲藏、加工房。
設備關:他自己動手,購進1臺1萬余元的鍋爐,配上鼓風機,外建風干房,柔柔的暖風吹進風干爐,干制出來的產品質量特別好。
原料供應關:為解決原料供應問題,他創建了“企業+基地+農戶”的訂單農業形式,廠里什么時候要鮮菜、要多少都按計劃制訂生產計劃。
技術關:敢闖敢干,不等于蠻十。農家的加工土辦法加上專家的指點和自己的摸索,陳世林還真搞出了自己的一些獨特產品。他把腌豆角、黃瓜皮、空心菜梗、扁豆絲、腌辣椒等組合起來制成的五腌菜,吸取了各種壇菜的精華,風味獨特,受到顧客的歡迎。總之,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場中求發展,就要不斷提高質量,不斷創新。
產品營銷關:陳世林采用了“借船出海”的銷售策略,即借用了當地一家豆腐生產商的銷售網絡。另外,陳世林還組建了專門的營銷班子打開市場。短短兩三年時間,他的產品就滲透到了全國各地,并且產品銷量不斷擴大,有的產品還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