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鱸學名白眼鱸魚。20世紀80年代從國外引進并取得養殖、繁殖的成功。該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市場暢銷、價格較高,比草魚、鳊魚等主要經濟魚類價格高1.5倍左右,養殖戶將在魚池中混養加州鱸作為一條致富措施。
1.加州鱸形態與習性 加州鱸與棱魚相似,背青灰色,腹白色,眼呈玻璃狀,體兩側有黑斑,背鰭硬棘的后緣也有黑斑散布。其生活習性是喜棲息于碎石和沙底質的清新水體中,活動于中、下層水域。它還有占踞棲息的習性,是一種肉食性的魚類。適宜生長水溫為12 ~ 30℃,生存最低溫度為2℃,最高34℃。繁殖季節在4 ~ 6月。雄體2 ~ 3年、雌體4 ~ 5年性成熟。卵為黏性。體重1公斤的親魚懷卵約4萬 ~ 10萬粒。
2.池塘條件 養殖加州鱸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質無污染、水中含氧量較高、排灌方便、池周無高大的樹木和聳立的房屋等,光照時間較長、池底平坦、水深2米左右,交通便利,管理方便。
3.混養效益 常規魚池混養加州鱸,一般宜在成魚池中進行。因為鱸魚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所以放養常規魚種規格要大,放養草,鰱、鳙、鯉等魚的規格應在200克以上,鯽、鳊、羅非魚規格要在12厘米以上。鱸魚苗放養時間一般在5 ~ 6月之間,每667平方米(1畝)一般混養加州鱸20 ~ 25尾,規格為5 ~ 6厘米。該魚個體生長快,如果餌料充足,當年個體重可達1 ~ 1.2公斤,單產一般可達15 ~ 18公斤。按目前市場價24 ~ 28元/公斤價算,產值可達390 ~ 468元。但混養加州鱸池內不要同時混養烏鱧、鱖魚等肉食性魚類。
4.飼養管理 常規魚池中混養加州鱸,一般可利用池塘中自然繁殖的小雜魚及水生昆蟲等天然餌料,這樣不僅減少了小雜魚的攝食量和耗氧量,還抑制了小雜魚的繁殖,有利于促進養殖魚類的生長。如果池塘中的小雜魚甚少,滿足不了加州鱸的生長需要,應及時向池中投放一批野雜魚讓其繁殖小魚,以補充加州鱸魚的餌料。單養或精養池塘,必須實行投餌,投喂野雜魚、蚌、蜆、輪蟲、小昆蟲及動物內臟等或配合飼料,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10% ~ 15%。池水過肥或過度混濁,應及時注入新水,一般每10 ~ 15天注一次,這樣既可保持池塘水位,又可增加水中溶氧,有利于魚類生長。池水透明度以30 ~ 35厘米為好。
疾病防治措施:一是魚種投放前,池塘要用生石灰消毒,以殺滅病原體。水深10厘米,每667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70 ~ 100公斤化水(不待冷卻)均勻潑灑全池。二是魚種投放時,先用5%食鹽水浸洗魚體5分鐘和給草魚注射疫苗進行免疫預防。三是潑灑生石灰水。為改良水質和預防魚病,每月每667平方米水面(水深99厘米)用石灰10 ~ 25公斤化水全池潑灑。
(江西省萬年縣農業局 萬云輝 郵編:33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