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曉宏:版權中介服務體系需不斷完善
新聞出版總署黨組成員、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在“2006·國際版權論壇”講話說:隨著市場經濟和版權相關產業的不斷發展,建立和完善版權中介服務體系勢在必行。國家將支持和鼓勵從事版權信息服務、版權研究、版權交易業務的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展,充分發揮其在智力成果的創作傳播、反盜維權、集體管理以及在宣傳培訓、行業自律、社會服務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需要強調的是:一是大力加強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建設。為了方便作品的使用,降低交易成本,建立相關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并通過他們集中行使權利人委托的權利,這既是國際上通行的作法,也是在中國市場經濟條件下推動版權相關產業發展必不可缺的“潤滑劑”。二是加快完善作品的著作權登記制度。
俸培宗:分社使專業化道路走得更好
化學工業出版社社長俸培宗在接受《出版商務周報》采訪時說:設立分社,就是為轉企改制做體制和機制上的準備。體制改革和機制改革比較起來看,機制改革更重要,難度也更大。分社基本采取模擬企業的運作機制,分社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在一定范圍內自主經營,在選題和用人上有較大自主權;銷售中心和印務中心,也是參照公司化運作。實踐證明,走專業化內涵式擴張的發展道路,是可行的模式。圖書是出版社生產經營中眾多因素凝結的直接結果,包括圖書的專業性、內容、編輯、作者、銷售5大因素,實行分社制后,在這些方面都更加突出專業化,可以使出版社在專業化發展道路上走得更好。
涂鵬:圖書選題大眾化有兩層含義
中國三峽出版社建筑圖書出版中心主任涂鵬在接受《中國圖書商報》采訪時說:大眾化有兩層含義:一是選題要更多地向中低層次的專業讀者傾斜。這里所說的中低層次的讀者指工作在一線的普通施工人員、技術人員、剛畢業的大中專學生以及想進入建筑行業的人。這類讀者群在購買建筑圖書的人群中占有很大比重,根據建筑圖書的銷售排行和市場調查,像《怎樣看××施工圖》、《××速成識圖》、《學看××》等等中低層次的書都有著不俗的市場表現。二是可以針對普通百姓對建筑文化知識的需求開發一些大眾化的選題。我國的建筑文化有著深厚內涵,是各類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出版社作為文化的傳播者,有責任讓更多的人了解、認識、保護、傳承我國的建筑藝術,同時,將我國優秀建筑文化帶出國門,實行“走出去”戰略,在全世界范圍內宣傳它、發揚它。
陳曉鷗:數字內容產業的價值鏈分為五段
北大方正技術研究院院長陳曉鷗在接受《中華讀書報》采訪時說:將數字內容產業的價值鏈劃分為五段,即內容產品的采集和創意階段、制作和集成階段、傳輸和分發階段、運營和分銷階段,以及終端呈現階段,每一個階段的價值實現會由不同的企業機構來承擔。其中大部分內容產品的運營和分銷階段及部分終端呈現階段,在產業鏈中沒有對應的傳統產業可以與之對應,是“新興領域”,該領域從商業模式到技術裝備都需要重新構建,是新產業的機會所在、挑戰所在、成敗所在,也是“引領產業發展的主體”。即,“內容運營分銷商”是新產業的拓荒者,他們沒有傳統產業的羈絆,他們的生存和收入完全依賴于新產業,他們需要整合從內容創意到內容呈現全產業鏈的資源,因此,“他們成功了,整個價值鏈的價值也就實現了”。
臧永清:80后作家跌入低谷,肇事人是出版社和書商
中信出版社副社長臧永清在接受《文匯讀書周報》采訪談到80后作家跌入出版低谷時說:“肇事人”首當其沖就是出版社和書商自己。過度的商業包裝扼殺了這部分作家的靈氣。雖然同樣這批出版社和書商挖掘了他們,但罪過遠大于成績。青少年寫作,需要多一點純粹,少一點商業,才能源源不斷。80后這批作家剛開始寫的時候非常純粹,這是他們得到同齡人支持的主要原因。然而在出版社和書商的利誘下,為了能更揚名賺錢,相當部分80后作家漸漸遠離這種純粹,開始刻意迎合某些口味。這種形同流水線操作的商業寫作模式,流出來的只能是同質化產品,完全喪失了個性。沒個性的書,誰會買?
韓浩月:作家應不應該在媒體上作秀?得看如何“秀”
文化評論者韓浩月在《中國圖書商報》撰文說:作家應不應該在媒體上作秀,那得看如何“秀”。闡述自己的文學觀點,解密一些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細節,對讀者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在文學被邊緣化的今天,作家被關注得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我們的媒體應該給作家提供更多與公眾接觸的機會,文學會不會消亡,取決于作家這個群體還有沒有動力去創作。與社會和讀者的接觸,有利于激發作家的創作激情,而媒體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希望看到優秀作家們能夠經常在媒體上露面,對時政、經濟、教育、體育等非文學領域話題發表觀點,在這些領域,作家已經缺席已久,脫離得很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