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經過兩年的取證、準備和訴訟,商務印書館日前終于取得了“《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不正當競爭案”訴訟的勝利。這也是中國首例依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獲勝的圖書侵權官司。雖然官司塵埃落定,但商務印書館類似情況仍沒有得到解決。在現有商務印書館的品牌辭書中,有9種存在明顯的封面設計被仿冒的情況,像《現代漢語詞典》仿冒版本就有21個,《新華字典》仿冒版本5個,《古漢語常用字字典》(1998年版)仿冒版本兩個等。對此,一些圖書設計專家呼吁,書裝設計應強化創新,倡導創新。
如今,我國書籍裝幀設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電腦輔助設計技術迅速普及,一批優秀的裝幀設計家脫穎而出,我國書裝設計的整體水準正處在全面提升的階段。然而,在繁榮的背后,也有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其中設計中的模仿與抄襲現象就是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
模仿與抄襲比比皆是
我國裝幀設計界早年主要從國外現代設計成果中汲取營養,西方先進的設計理念和設計形式為我國當代裝幀設計界提供了多樣性的參考。近年來,我國的裝幀設計逐漸走向自覺,開始了冷靜的思考,有了獨立的意識。但令人不安的模仿與抄襲現象仍然時有發生,這其中包括對國外和國內優秀作品的模仿與抄襲。
我們常常看到和感覺到,一旦有設計者在表現手法、材料運用等方面有所突破,設計出凸顯新意的作品,隨后就有類似的作品應運而生,甚至蜂擁而至,也不管書籍內容是否適合,一味模仿。這種模仿實質上就是抄襲。而由于我國版權意識淡漠等原因,這種現象始終沒能引起我們更多的關注與遏止,無形之中,這種風氣日漸盛行。
模仿與抄襲原因何在?
造成模仿與抄襲的原因有很多:
一是法制觀念版權意識淡薄。不少人認為,設計者“只是善意地借鑒了他人一點點的想法、思考,模仿了那么一點點”。殊不知,抄襲就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一種侵占。
二是現實中諸多問題的積累。首先是教育環節。我國教育對于學生的培養,對技術技能的培養重于對素質能力及創造力的培養。 這種教育模式下培養的學生往往有很扎實的基本功,但是思維的活躍性不夠,最終體現為自主創新的能力不強。其次是工作實踐。設計人員的作品最終需要編輯及社領導的認同,但雙方往往存在著分歧:設計人員更多的是考慮怎么用藝術的手段來體現內容,編輯則更注重內容。正常情況下對作品的決定權在編輯,他們的意見往往決定著作品的命運。而按照編輯的思路或者是編輯喜歡的某種風格甚至按某本書的模式去做設計。這也就造成了模仿抄襲現象的發生。
三是設計人員的主觀因素。設計人員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不熱愛,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得過且過。這應該是模仿抄襲之風不斷的很重要的原因。另外還有些設計人員認為我們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式與西方國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覺得不論如何的努力創新,也很難達到一定的高度,失去了積極向上、奮發圖強的精神。
近年來,我國裝幀設計界法律意識、版權意識在不斷加強,杜絕模仿抄襲,鼓勵創新,提倡創新已經成了設計界的共識。作為裝幀設計者,要不斷吸收來自各個方面的知識和經驗,用新鮮的信息豐富自己的想象力。同時還要注重在我國傳統文化和藝術形式中吸取營養。只有發揚傳統文化的精華,注重本土文化的語言,才能設計出優秀的、具有創意的和富有民族特色時代氣息的書籍裝幀設計作品。
模仿與抄襲如何改變?
模仿與抄襲的風氣反映了國內裝幀界對創新缺乏足夠的認識,使不少裝幀設計人員養成思維僵滯的陋習。一件成功的裝幀設計作品之所以能夠在眾多的作品中脫穎而出,關鍵在于設計選取了一個特別的角度,一個恰當的表現方法,并使兩者完美的結合起來。好的裝幀設計都有自己獨特的創意,或在色彩,或在構思,或在設計語言,或在材料的運用上,以鮮明的個性顯示著自己的特征,也反映著設計者美學意識的體現和創造形式美的能力。先進的設計理念把創意比做設計的靈魂,創意重在意識、文化和社會生活的表現。作為一個設計人員,如果總是一味模仿與抄襲,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創意,就不可能設計出真正屬于自己的作品。對裝幀設計界來說,倡導創新,通過多數人的創造性勞動,才可能實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可能推動裝幀設計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減少甚至杜絕模仿與抄襲,提倡設計的創意,是我國書籍裝幀界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