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能夠預言
戰爭會在今天結束
正如欲哭無淚唱的那首歌
腳下的彈殼讓它生銹吧
——摘自丁品《別了20世紀》
1953年7月27日的夜幕,終于徐徐降下。
朝鮮開城附近的戰場上,炮聲已經絕跡,槍聲也漸漸疏落。
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6軍司令部作戰處參謀兼警衛營參謀長吳志信,與戰友們一起伏在塹壕里,大睜著一雙雙眼睛直盯著蜿蜒起伏的敵方陣營。不遠處的美方工事上,也不時地有人探出頭來,向中方這邊一眼一眼地瞅著。——交戰的雙方,此刻都在用火辣辣的目光探試、揣測著對方,卻又琢磨不透敵人究竟在想些什么。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瞬間,無論誰再打一槍一炮,都將視為違反停戰協定。大地、群山、蒼穹,也仿佛凝固了一般的沉靜。人們只能聽到自己砰砰的心跳聲。
戰爭啊,無論正義還是非正義的,都是殘酷的!自從1950年6月25日戰爭爆發以來,中國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有資料顯示,在這場戰爭中,中國投入了野戰軍總兵力的66%,炮兵的62%,空軍的70%,坦克兵的全部。而美方僅僅出動了陸海軍的1/3,空軍的1/5。1951年5月,志愿軍三兵團60軍180師被美軍分割包圍,僅此一役被俘的就達6000余人。對于剛剛誕生于戰火中的共和國來講,這場戰爭可算是耗盡了心力。縱然美國人輸得起,我們也贏不起了!中美雙方的開支與傷亡,懸殊太大太大了。
和平!和平!我們呼喚著和平的日子早些到來。
伏在戰壕里的吳志信終于耐不住寂寞了,他勇敢地爬出了壕溝,屹立在這片被戰火燒焦的土地上。戰友們也紛紛學他的樣子,高高地站起身來。于是,天地間出現了一幕戲劇化的場景:那些黃頭發大鼻子的美國兵,也三三兩兩地爬出塹壕,也紛紛站在了自己的工事上。
中國的戰士試探著向對方走去:一步,兩步,三步……
美國的大兵也回應著向這邊走來:四步,五步,六步……
中國的士兵,美國的士兵,你面對著我,我面對著你。只是,誰的手里都沒拿武器。剎那間,彼此都跳下了工事,潮水般地涌向了對方,潮水般地匯合在一起。一對曾經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仇敵,眨眼間像失散多年的親人,一個個淚流滿面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我們終于迎來了和平。”
“We welcome the peace finally.”
馬放南山的和平渴望,伴隨著熱淚盈眶一起來臨了!
我說著我的漢語,你說著你的英語。語言不通沒有關系,但誰都能聽懂對方最想表達的意思:我們從此再也不用打仗了,讓戰爭從此見鬼去吧!“我們為什么非要打仗呢?我們為什么非要相互仇恨呢?我們為什么不守在自己的家園過平安寧靜的日子呢?”“倒下去的士兵,無論是我方的還是對方的,哪個不是父母的骨肉,哪個不是鮮活的個體,哪個對生活不充滿著夢想和憧憬呢?”就在那個激動人心的夜晚,就在那個硝煙彌漫的戰場,中國的戰士與美國的大兵一起歡呼,一起落淚,一起迎接著來之不易的停戰時刻!
雙方的探照燈亮起來了,無數的照明彈也懸在了空中,群山處處如同白晝。遠處枯死的樹木,近處散亂的彈片,無一不清晰可見。然而掙脫了戰事重壓后的心境,人們卻一時還適應不了。“所有的人都流了淚,當兵的和當兵的抱頭痛哭,當官的和當官的抱頭痛哭。”雖然吳志信的身上還留有美國人的彈片,可他也是涕淚漣漣。“究竟是在哭犧牲的戰友,還是哭自己的傷殘;是哭戰爭的殘酷,還是哭和平的來之艱辛。”已經不重要了。開赴戰場的人,他的命運只有兩種,或者施屠,或者被屠。二戰中死亡的人數:波蘭600萬,德國730萬,中國1000萬,蘇聯2060萬,再加上美、英、法、意、日、荷、希、比、丹、匈、羅、南、挪、保、芬諸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的人數共計5500萬。戰爭啊,終究是人間的魔鬼;唯有和平,才是人類真正渴望已久的!
有位美軍少校,從貼身衣兜里掏出一張照片,叫與他一同聯歡的吳志信看。說這個女郎是他的未婚妻,只要戰爭一結束他倆就去度蜜月。吳志信見這個金發碧眼的女子,果然長得很漂亮。聯歡會結束時,這位美軍少校,將他的照相機和軍用手電筒贈給了吳志信。而吳也趕緊按照規定贈送對方一枚象征和平的工藝品鴿子。
就在那個激動人心的夜晚,就在那個硝煙彌漫的戰場,中國的戰士與美國的大兵一起奏響爵士樂,一起唱起小放牛,一起痛飲威士忌和二鍋頭,“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都把自己最美好的祝福獻給了對方。人們跳著,唱著,眼角掛著淚痕,嘴角綻著笑紋。此時此刻人們恍然意識到:只要沒有了戰爭,人人都是和平的使者;只要沒有了仇恨,人間處處都是天堂。”我與你都真心希望人類永遠在沒有炮火的環境中和平共處。
今天,再看電影《英雄兒女》、《上甘嶺》之際,再唱歌曲“打敗美帝野心狼”之時,或許我們會幡然有悟:這個社會最終需要的還是一個自我發展的環境!——中華民族,其實比地球上的任何人都更渴望和平。畢竟誰也不愿再與打打殺殺結伴過日子!
1953年7月27日的那一天夜晚,當朝鮮戰爭停戰的那一刻來臨之際,先前的敵我雙方,居然都是那樣的激動、真誠、熱淚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