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 天
來自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尼科·福拉茲博士和科林·麥克古金教授,在美國科學家的協助之下,在人工器官培育領域取得一項重大突破。他們在實驗室內,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塊人造人體肝臟組織。雖然那不過是一塊不到2.5厘米見方的人造“迷你肝臟”組織,其大小約為一枚1便士的硬幣,但他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塊“迷你肝臟”將會越長越大,直至長成一塊完整肝臟,最終用于器官移植。
據悉,這種在實驗室內培育人體肝臟的方法總共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利用試管從出生僅幾分鐘的嬰兒臍帶血中分離出干細胞。第二步,將這些干細胞放入一個“生物反應器”之中。這個由美國宇航局(NASA)開發的電子裝置可以在地面上模擬出零重力下的實驗環境,而通常在失重的環境中,細胞分裂繁殖的速度要比常態下快得多。第三步,在細胞繁殖的過程中,科研人員適時加入各種荷爾蒙和化學物質,從而誘使干細胞轉化為肝臟組織。第四步,繼續培育“迷你肝臟”,使其生長成一塊重量約為1.4公斤、體積約為23厘米×15厘米×13厘米的完整肝臟。
眾所周知,目前任何一種新型藥物都是首先在試管里檢測,然后進行動物試驗,最后再做人類臨床試驗。整個過程既復雜又危險。今年3月,在英國倫敦進行的一次藥物試驗中,6名健康的年輕志愿者由于肝臟等器官受到嚴重損害,結果其中一名試藥人的腦袋腫成了平時的3倍大,慘變“試藥象人”,目前仍在接受治療。
如今有了實驗室培育出來的“人造肝臟”,科學家們預計兩年內可以用它進行新型藥物檢測,從而避免了活體試驗的高風險。在紐卡斯爾大學的科學家之前,已經有科研人員從胚胎干細胞中培育出肝臟細胞。值得一提的是,與胚胎干細胞的提取相比,臍帶血干細胞的提取在倫理上更易被人們所接受,因為前者將導致胚胎的死亡。
在英國,每年有數百名病人等待合適的肝臟供體,也有許多人在等待中死去。2004年,72名病人就因為沒能等來合適的捐贈人而死亡。紐卡斯爾大學的科學家預言,如果把英國每年所有新生嬰兒的臍帶血都收集起來,就足以滿足英國國內那些正在等待肝臟移植的患者的需求。利用電腦登記的方法,可以方便地把臍帶血與患者的組織類型或免疫系統進行配型檢測。麥克古金教授說:“世界上每年有1億新生嬰兒,因此有足夠多的組織類型,可以為任何患者找到合適的配型。”
對此突破性進展,肝臟疾病專家紛紛感到歡欣鼓舞。“英國肝臟基金”的負責人阿里森·羅杰斯表示:“干細胞技術預示著疾病治療領域的一大進步。而在治療肝臟疾病方面,它將擁有巨大的潛力。”據初步預計,5年之內,人造肝臟組織就可以用于修復由于外傷、疾病、酗酒和藥物過量造成的肝臟損傷。而在未來15年內,科學家們有望在實驗室中培育出完整的可供移植的人體肝臟。
不過,也有專家警告說,人造器官的研究成果在從實驗室進入手術室之前,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只要有可能,人類就有希望。
(短信代碼:06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