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瑞士阿爾卑斯山達沃斯村一所肺結核療養院———“山莊國際療養院”,這所療養院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魔山”。剛剛大學畢業的漢斯·卡斯托爾普從漢堡到療養院探望表兄約阿希姆,在山上逗留期間,他不幸患上了肺結核,于是在療養院住了下來,一住就是七年。小說通過漢斯的所見所聞,描繪了療養院的病態環境以及住在里面的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醉生夢死的病態心理。他們沒有工作,沒有婚姻,沒有任何政治、經濟活動,只靠股息和年金度日,百無聊賴,無所事事。誰要是落入這個世界,就會被病魔所襲,很難擺脫。漢斯初到魔山時還跟山下的世界保持聯系,心中想著時間和山下的工作,孜孜不倦地學習各種科學知識,但是經歷了表兄的死亡和愛情的波折以及思想的種種磨難之后,漢斯很快就忘記了時間,與周圍的人們一樣渾渾噩噩、麻木不仁地混日子,甚至一度迷戀招魂術。漢斯經過長期的迷誤,最后領悟到“人為了善和愛就不應該讓死亡統治自己”,終于拋棄了等候死亡的思想,離開了療養院,企圖有所作為。但這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炮聲已經打響,漢斯和其他青年一起,被送上了戰場。
這是一部德國傳統的“教育小說”,同時又是一部“時代小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以1904至1914年為背景,描寫了20世紀初期流行的各種思潮。療養院病人在茶余飯后所進行的范圍廣泛的辯論,反映了作者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社會的分析與思考。
小說中大段大段的關于天文學和解剖學、病理解剖學的論述,以及大段大段的哲理探討,豐富了小說的內涵,加深了它的思想深度,使作品顯得深邃睿智,但同時也使作品顯得過分深奧晦澀。作品中夢幻般迷人的景物描寫賦予小說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魅力,特別是漢斯在冬天獨自滑雪的描寫更是絢麗多姿,顯示出作者出神入化的筆力。關于招魂術試驗的描寫雖然是一個“極其可疑的問題”,也顯得極其精彩動人。所有這些都使讀者在艱巨的思想之旅中感受到輕松幽默。
(宋晶薇摘自《外國文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