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聲
近些年來,我國職業高等教育發展迅猛。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從1999年的161所已經增長到2004年的1047所。高職院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中專學校、成人高校升格或合并升格、轉制而成的。新組建的高職院校在成立之初,面臨著由于機制轉換所帶來的重新定位和重新規劃建設的問題。其圖書館也有必要轉型,當務之急是要盡快規劃適應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文獻資源建設戰略目標及其實施方案。
一、確立高職院校文獻資源建設目標的依據
◆高等學校的辦學定位高等學校的辦學定位關系到辦什么樣大學,怎么辦大學的根本問題。也關系到學校培養什么樣人才、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走什么樣道路等重大問題。學校定位直接制約著學校對文獻信息的需求,進而影響著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規模、結構和層次。
高等學校的辦學定位主要體現在辦學類型定位、辦學層次定位和辦學特色定位三個主要方面。就類型定位與層次定位而言,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是高等職業教育屬高等教育的范疇,但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明顯有別于面向全國的研究型、工程型、綜合性本科教育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是屬于地方性、專科層次和以教學為主的普通高等學校。至于特色定位,各高職院校因其辦學理念、辦學模式、辦學風格以及專業側重不同,辦學特色定位也就不同。
◆高職教育的屬性與特點我國獨立設置的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同其它普通高等教育類型相比有以下顯著特征,這些特征通過對文獻信息需求的影響同樣影響著文獻資源建設的規模、構成和層次。
培養目標: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專業設置:按照立足地方,就業導向的原則,根據本地區、本行業經濟發展,產業特點設置專業,在專業設置上有明顯的崗位針對和靈活性。不同地方或行業興辦的高職院校其專業方向具有顯著地方特色或行業特色。
課程模式:在課程設置上打破了學科本位的局限以及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三段定式,以培養專業技能為核心,對相關課程進行重新整合,合成新的課程。
教學組織:突出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理論教學時間與實踐教學時間維持在1:0.8左右,部分專業甚至達到1:1。而基礎理論則依照必需夠用的原則被明顯弱化。
◆高校圖書館的性質與任務《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的重要基地。
高等學校圖書館應根據學校的發展目標和教學、科學研究的需要,根據館藏基礎及地區或系統文獻資源布局的統籌安排,制訂文獻資源建設方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館藏體系。
在文獻采集中應兼顧紙質文獻、點子文獻和其它載體文獻,兼顧文獻載體和使用權的購買。保持重要文獻和特色資源的完整性和連續性,注意收藏本校的以及與本校有關的出版物和學術文獻。
◆高職院校的校情與館情事實上,高職院校所處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管理體制不同,所開設專業的側重點不同,則體現出來的辦學理念與辦學特色也不盡相同,謂之校情不同。此外,每所學校的圖書館也有館舍大小,館藏基礎,經費多寡的差別,謂之館情差別。校情館情除了影響館藏文獻規模、結構外,主要影響文獻資源建設的特色。在研究遵從上述依據的基礎上,只有參照本校的校情、館情特點規劃的文獻資源建設目標,才是貼近實際和行之有效的。
二、高職院校與其他普通高校館藏建設差異
高職院校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模式及教學組織等方面的個性特征,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教學科研對文獻信息的需求,導致高職院校同其他普通高校文獻資源建設上的差異。
◆館藏規模差異研究型、工程型、綜合性本科院校建校歷史長,專業多,讀者也多,教學與科研涉及的知識領域廣,經費相對充足,投入大,對藏書規模要求高。而高職院校建校時間短,專業開設面窄,讀者少,教學為主,科研工作量相對少,對文獻的依賴性相對較小,加之經費有限,投入不足,客觀上對藏書規模的要求不象本科院校那樣高。
◆館藏構成差異以培養學術型、工程型人才為目標的普通本科院校,大多面向全國招生,專業履蓋面大、關聯性強,教學及科研涉及的領域廣,要求有完整、系統的基礎理論作為支撐,文獻總體上呈網狀結構。文史哲基礎學科圖書占有較大的比重,綜合性書刊不可或缺。高職院校的館藏要求貼近專業設置,主要收集與主干專業相關的文獻資料,依照“藏以至用”的圖書館法則,不必過于強調門類的齊全,實用主義是它的藏書建設法則。此外,高職院校圖書館的藏書結構中應保持相當比例有關實踐教學的參考文獻。對基礎理論文獻以“必需、夠用”為度。
◆館藏層次差異研究型或教學科研究綜合大學為實現培養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引領社會進步的三大職能,要求圖書館全面系統收藏國內外有較高水平的文獻著作,以反映當代科學、社會發展的最新成果,構建廣泛又精深的文獻體系。而高職院校主要是大學專科教育而非本科教育;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而非學術型、研發型人才;是以教學為主而非以科研為主的學校,既便有科研工作,也是側重于應用研究而非基礎研究或尖端技術研究,因此,高職院校所需和所要收集的文獻資料遠不如研究型或教學科研究綜合大學高深。
三、如何規劃高職院校文獻資源建設目標
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長遠目標可確定為:圍繞學校的主干專業,逐步建立起以自有文獻為基礎,共享文獻為補充,特色館藏為重點,實體資源與虛擬資源相成,各種文獻協調發展,規模適當,能充分滿足本校和周邊地區教學科研需要的文獻資源體系。
高職院校文獻資源建設規劃可以分戰略和戰術兩方面。
◆在戰略上,要了解學校發展動態,加強電子文獻的建設,加入地區圖書館網學校發展的需要是高職院校文獻資源建設的指南。圖書館是為全校師生服務的,沒有學校的需要,圖書館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但是,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不能僅僅滿足于現在的需求,還要注意了解學校的發展動態,未來可能設置什么專業?可能取消什么專業?現在的重點是什么?將來的重點專業是什么?因此,圖書館要列席學校發展的有關會議,了解學校發展動態,做到未雨綢繆,等到某專業招生時,再去進行相關文獻的建設,就來不及了。
要加強電子資源的建設。電子書刊是未來文獻發展的方向,成本便宜,管理方便,不需要復本,占地小,可以同時提供多人閱讀。目前得電子圖書主要是《超星數字圖書館》,電子期刊影響最大的是CAJ(中國學術期刊)。還有其他許多數據庫,如《四庫全書》、《四部叢刊》、《二十四史》等。電子資源的建設,可以采取買一部分,自建一部分,共享一部分,特別是可以再共享上下功夫,節約成本。把實體資源建設與虛擬資源的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按照自有文獻的實體為主,共享文獻的虛擬為主的原則。形成實體館藏與虛擬館藏互為補充,相輔相成的館藏體系。
加入區域性圖書館聯盟,實行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成員館需具備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相對完備的網絡存儲與傳輸設備;二是優勢明顯的特色資源,尤其是特色網絡資源。特色文獻不僅是圖書館生存和競爭的利器,而且是館際間資源共享的基礎,圖書館聯盟正是由許許多多各具特色的圖書館聯合而成的。文獻資源相對單一和薄弱的高職院校圖書館要在大館、強館林立的成員館之間生存,并共享其他成員館的資源,就必須比其它館下更大的力氣,著力打造自己的特色館藏,形成特色文獻強勢。實際上,高職院校因其專業設置的針對性以及與地方經濟的密切聯系等方面的特殊性,重點發展特色館藏,走以特色求生存、以合作共享謀發展的館藏建設之路,不僅是十分必要,而且獨具優勢。
◆在戰術上要確定藏書的范圍與重點、明確文獻的品種與復本的關系,保證文獻建設經費任何一個圖書館的藏書是有范圍的。對于經費有限的高職圖書館,更要有明確的藏書范圍。藏書范圍應該與學校的專業設置密切相關,除英語、計算機等公共課程以外,學校的專業就是圖書館的藏書范圍。還要注意重點藏書建設。要根據高職院校辦學定位收藏學習級或略低于學習級的文獻,重點收藏與教學密切相關的理論、實踐教材及參考書,有選擇地收藏各類課外讀物。
合理搭配品種與復本。下列因素影響復本的數量:讀者的數量、經費、閱覽室的大小、出版物的有效期等。讀者量大,經費充足、閱覽室小、出版物使用周期長,復本可以多;反之,副本可以少。對于一般的用書,以4—5個復本為宜。但是指定教學參考用書,要種少冊多,達到20個復本都不多;主要教學參考書采取“種多冊多”;一般參考書及課外讀物,則采取“種少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