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以來,不斷有人希望以現代科學的原則和精神統一國人對世界的認識,認為這是中國實現現代轉型的前提。現代與傳統的沖突,多少由此肇端。中西醫沖突即是其中一例。
1928年中國統一,西醫借重行政力量,試圖廢止中醫;1949-1979年間,新的醫療政策改寫了中西醫力量的對比,及至1980年代,醫療改革又重新塑造了中西醫的發展格局。不難看出,中西醫沖突的歷史,與中國歷史變革同步。同時,沖突的歷史如此曲折,源于事物本身的復雜:醫療行為涉及千萬人群的福祉,又與政策導向緊密相關,同時受到人類認識世界和自身的水平制約。
謀求國家現代化100多年后,西醫作為主流既成事實,但社會思潮也有變化,開放選擇漸漸取代了唯科學是舉的態度,中醫的存亡也并不取決于能否為現代醫學所證實。相信中醫的病家仍在吃中藥,相信西醫的患者自去就西醫。如何增進學術水平?降低醫療費用?提高服務質量?實行信息公開和保證社會的知情權,則是中西醫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這大概也是西醫界在爭論中保持沉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