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扁案”未獲通過
“罷免陳水扁”一案的記名表決6月27日在臺“立法院”進行。133名參加投票的“立委”中,贊成票為119票,0票反對,14票廢棄。這場臺灣歷史上第一次罷免領導人案,因贊成票未達到“立法院”221席的2/3未獲通過。
由于民進黨“立委”早已決定集體缺席不投票,因此這個結果在意料之中。值得關注的是,李登輝帶領下的臺聯黨團12位“立委”,以及兩名前民進黨“立委”,選擇的是出席投空白廢票的做法,顯示出他們既不反對“罷免案”,也不支持泛藍陣營的立場。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罷免案”失敗后召開記者會,表示將繼續推動“倒閣案”,同時他們還將努力推動全民公投。
李寶金:
天津檢察長被“雙規”
天津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李金寶因涉嫌經濟問題,6月12日已被中紀委“雙規”。
現年61歲的李金寶,是天津政法系統頗有影響的人物。他1998年6月當選為天津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并任市委政法委副書記,2003年1月再次當選市檢察長,任期將在2007年屆滿。
李金寶的經濟問題,是在查處其他案件時暴露的。他具體涉嫌哪些經濟犯罪,目前還沒有被透露。據報道,他與天津一些大民營房地產商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有人評價李金寶“既霸氣又義氣”,1997年他上任后,檢察院“職工福利有所提高”。
反壟斷法進入立法程序:博弈與妥協
《反壟斷法》6月24日提交給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進行初次審議,這標志著醞釀已久的《反壟斷法》開始進入立法程序。
這部有“經濟憲法”之稱、被看作市場經濟重要指標的法律,從1987年就開始醞釀,1994年被列入立法規劃,但一直未能正式出臺。“難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行政部門之間的角力以及對法案本身激烈的爭執。
角力和爭執的焦點在于,由哪個部門落實反壟斷的執法工作以及對“行政壟斷”的處理,而后者更被人關注。
《反壟斷法》最初是由原國家經貿委和國家工商總局聯合起草,隨著國家經貿委分解為發改委和商務部,變成了三個部門的角力,圍繞應由哪個機構牽頭推動這部法律,哪個機構有權執行這部法律,一直爭論不休,這一度成為法案難以出臺的瓶頸。
由于擔心權責不明導致反壟斷政策執行乏力,專家一直建議成立一個獨立的機構來協調反壟斷政策的執行。最終送審的草案確定由國務院成立“反壟斷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將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機構的負責人和若干專家組成。
在最終提請人大審議的草案中,一度被刪除的“禁止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的章節還是保留了。原先有報道稱,“反行政壟斷”被整章刪除,只在總則中籠統地規定“禁止濫用行政權利限制競爭”,這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反對者認為,僅局限于經濟壟斷的《反壟斷法》是殘缺的,甚至失去了其最精髓之處。因為在中國,“行政壟斷”被認為是癥結所在,一些表面上看起來屬于自然壟斷和經濟性壟斷的現象,往往都是行政力量介入或操縱的結果,這已經成為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很大的阻力。
與之對立的觀點是,《反壟斷法》應集中在經濟壟斷,因為行政壟斷本質上只能通過行政體制改革才能解決。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行政壟斷”在草案中去留的博弈也是改革漸入深水區的表現,當政府部門本身成了改革的對象時,其積極性多少會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