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金宇
嗩吶是我國用途廣泛,技巧豐富、極富有個性特色的民間吹管樂之一,不論是民間吹打,還是戲曲、歌舞伴奏都少不了用它來渲染氣氛,熱鬧場面。湖南花鼓戲的嗩吶,在花鼓戲音樂中是占有主要地位的樂器之一,從地花鼓戲轉化為花鼓戲那時開始,嗩吶就相應而生。經過民間藝人不斷改革創造與提高,使嗩吶形成了具有湖南花鼓戲獨特的風味和一套獨有嗩吶演奏技藝。湖南花鼓嗩只就成了湖南地區嗩吶的專用名稱。
隨著時代的發展,音樂事業的騰飛,湖南花鼓戲的音樂也在不斷的更新,特別是在新中國以來,古老的民間花鼓戲,“登不了雅之堂”的草臺子戲,被注入新的血液,登上了為人民服務的大舞臺。從演一些小戲、折子戲發展到演整本戲,演重大題材的歷史劇和現代劇。圍繞這個重大的變化,演員、音樂,燈服導效卻作了很大的改革和創造。然而,花鼓戲嗩吶的演奏變化不大,依然是按照傳統的方式,吹一吹過門,打一打哀子,吹一點公堂牌子,喧染一下氣氛就行了,在過去百余年中,一個嗩吶演奏員,能背熟并掌握所有的公堂牌子、蕃牌子、川調類、小調類、打鑼腔等唱腔的吹奏,并能在演奏上翻上個七星(即吹七個調)和循環換氣,拆合自如就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嗩吶師傅了,這一要求,至今仍是省內花鼓戲嗩吶高低的唯一標準。在這里我要說一聲:不!這不是花鼓戲嗩吶水平的唯一標準。我們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了,更進一步發展和提高演奏技藝,奏出時代的強音。
一、提高嗩吶的演奏技藝,必須解決花鼓戲所用嗩吶的音準
長久以來,花鼓戲通常采用一大一小兩支嗩吶演奏,花鼓戲大嗩吶通常被稱為低音嗩吶,花鼓以小嗩吶通常被為高音嗩吶,其實這兩支嗩吶都屬于高音嗩吶,大嗩吶的音域是從小字組的D到小字二組的C,有效音區只不過是從小字的E到小字組的A而已,而小嗩吶則是從小字一組的C到小字三組的C共有新效音區只不過是小字組的C到小字二組A而已,它們僅公高低相差五度,所以它都屬于高音嗩吶的范疇,大嗩吶時這渾厚,通常用它來為男角伴唱,而小嗩吶清脆、敏捷,通常用它業為女角伴唱。由于這種嗩吶來自民間,制作上有一定的局限,再加傳統習慣——用嗩吶定調,再加上嗩吶一般是與鑼鼓合奏,所以在音準方面不十分講究。特別是現代樂隊擴大了,一般都是按固定音高樂器對音,花鼓嗩吶的音準問題,就是個比較突出的問題。花鼓戲嗩吶,除了要保持風格性的特性音如“宮”和“徵”略為偏高點外,其他音就很難與其它樂器和諧。我認為這是衡量一個員忽視,那就是嗩吶的每一個音孔通過演奏員的氣息控制,配合嘴唇張馳的變化,可在同一個孔上可吹出一個小三度,一般吹出個小二度和二度是輕而易舉的,所以嗩吶在樂隊中音準關鍵在于嗩吶演奏員,平時的基本練習(對嗩子控制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們的前輩和現在一些演奏員都忽視這種練習,往往以肚子里的曲牌多少論英雄。我認為單只有曲子而不能把樂曲完美、準確表現出來,不能說不是一件遺憾的事情!還有些演奏員,與鑼鼓一起吹奏感覺很好,一但與樂隊事在一起他的音高就格格格不入了,老是在整體的外面,很不和諧。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上述基本練習外,還需經常加強視唱練耳的練飛,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嗩吶在花鼓戲音樂中音準問題。
二、嗩吶技巧和風格在花鼓戲樂曲中的運用
傳統的花鼓戲嗩吶演奏技巧局限于疊、打、墊,循環換氣,指顫音、大幅氣顫音等幾種范圍,我認為單純的這幾種演奏方法,限制了嗩吶在花鼓戲音樂中的表現力。演奏員應當全面熟練地掌握嗩吶的各種演奏技巧,來發展和豐富的花鼓戲音樂,如:單吐、三吐、雙吐,能增加旋律的彈跳性,能使花鼓戲音樂增加新的活力;氣項音、上滑、下滑音,能增加旋律的歌唱性;弱奏、筲音,可使嗩吶音色變得更柔美;花舌音、氣哄音可增加旋律的氣氛和特色;小幅氣震音,用在旋律性很強的樂曲中可使旋律柔美流暢,彈音可增加動感和清晰度。總之,掌握好嗩吶各種技巧恰當靈活運用到花鼓戲音樂中去,將會大大增加古老花鼓戲新的活力。
責任編輯:文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