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華
6月3日,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在人民大會堂作專題演講時透露,日前審計發現,6省區80個開發區由于不規范操作,致稅收流失65億元?,F在違法違規的問題很多,沒審出問題的單位幾乎找不到。他稱,我國深化政府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不僅要建立一個廉潔的政府,還要建立一個廉價的政府,政府的運行成本太高,就是再廉潔也是浪費納稅人的錢。
“政府運行成本太高是浪費納稅人的錢”,這樣一句坊間巷弄早就不足為奇的大實話,能破天荒地從官至國家審計長的李金華嘴中說出,并能見諸報端,這的確讓人感佩。因為,或許一個普通百姓說句大實話易如反掌,而一個身處風口浪尖的國家財政金的最大“看門狗”(李審計長曾如此自喻),敢說出如此實話就是非常不易。
遺憾的是,對李金華這樣的真話,筆者除了片刻的感動外,涌至胸口的更多的是無奈和“審丑疲勞”。連續數年來,聽李金華的轟天審計炮“炸醒官場”,已漸成中國公民特有的心靈震撼習慣。無一例外,李審計長均實名點到體彩管理中心、國土資源部、國家物資儲備局、國家旅游局等重頭部門。
在一枚枚“審計重炮”發出之后,李審計長均鐵青著臉附加擲出過一串串警句。無疑,這些話都很有道理,甚至振聾發聵。然而,被點名的條條“大魚”不是安然無恙,就是高調出來“洗白”或低調不回應。這便有審計出的問題再多,被審計者的臉皮也漸厚。如此下來,審計長這“審計炮”如再度按部就班地放下去,其審計威力必然減損,甚至還可能淪落到“爆竹聲中一歲除”的尷尬境地。
這便有一些被審計過的“問題公權人”和未被審計出的“潛在問題公權人”們,又開始“吃起安胎”來;便有少數官員們亂用財政金不軟手、不忌憚的現象繼續上演著。就拿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區政府打造的“世界第一區政府”來說吧!一個較窮區,居然耗資6億元,建占地達500畝,擁有人工湖、假山、亭臺、6幢豪樓等政府辦公區。這些公權人可以漠視自身財政吃緊和民意不滿的現狀浪費納稅人錢財,還氣定神閑地說:“這是為了我們區的老百姓”。
顯然,這就是財政金監督體制的缺失生發的“權力妄想怪胎”。李金華稱,作為審計機關,他希望建立起一種追究監督部門的監督機制,以監督監督機構履行職責到底怎么樣。李金華看到了監督體制的疲沓,但我們更需要整合的是監督的力量和剔除監督不力的土壤根源。比如改變“左手監督右手”的體制性尷尬,引入公眾和輿論監督,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