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森鑫
(一)
夏天變賣了苦心經營半載的綠葉。一陣風過,便把這綠葉吹成金黃,摔在路上,鋪滿整個大地,讓這里的角角落落都與季節的步調一致。
秋天到了,在公司上班的女兒不知道懂不懂得添衣加被。你說這公司離家這么近,為什么她偏要搬出去住呢?好長一段時間沒見到她了。一個老太太對她老伴如是說。
放假了,不回家看看?
家那么近,要回去什么時候都可以,先去玩個通宵再說。老太太的女兒如是說。
這就是父母與子女的咫尺天涯。
兩個年過七旬的老人相擁而泣。
(二)
干癟的雙手,額角的皺紋,滿眼的淚光,它們都在訴說著臺灣與大陸的渴望。
大陸與臺灣僅一水之隔,而兩岸人們的相見卻困難重重。沒有人知道大陸對臺灣的情有多深,也許盤古開天辟地時,臺灣就與中國大陸相連,只不過后來好事的水也來湊熱鬧才使它們分開。
臺灣,在大陸伸手就夠得著的地方,而大陸卻還消幾多時間才能把它接回來。
這是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咫尺天涯。
(三)
友人去了異地,一個人在那個世界上呼吸著。有時上網就會先打個電話給她,然后在網上“邂逅”。在那網上我們仍舊可以談天說地,甚至可以看看她那自認為無懈可擊的笑臉;聽聽她那自以為流水般悅耳的笑聲。這時,我們的心又近了,天涯不再遙遠。
這是我與友人的天涯咫尺。
(四)
白天被人施了魔咒,時間限制了我們,習慣限制了我們。在這魔咒里,我們都戴著面具出場,緊張而茫然地活著。魔咒讓僵死的規則在社會里暢行無阻,所以我期盼夜的到來。在夜里,我打開沉睡的窗口,讓束縛的心得以自由。去探求被白晝所忽略了的心情,讓遠離的心回到咫尺。
這是人與心的天涯咫尺。
后記
我總在穿梭,尋找著有關距離的標記,想用文字來詮釋它,而此時我才發現,原來距離不過是咫尺,只是我忽略了,所以它才成了天涯。
【模擬評分】
基礎等級49+發展等級9=58分
【評分依據】
文章由四個片斷構成,兩個“咫尺天涯”,兩個“天涯咫尺”,結構安排有特色,片斷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結尾即后記含蓄地作了升華,“只是我忽略了,所以它才成了天涯”,寫出了距離的“咫尺”或“天涯”是由人心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