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梅:無人續寫的傳奇
文/小沛
那個和茶葉有關的繁華對于下梅村的人來說,本來就是注定破滅的美夢。不過,即便夢的破滅帶走了往日的繁榮,下梅村還在梅溪邊靜靜地站著,寵辱不驚,笑看山花
從武夷山市區去下梅的車不多。在公交車站等了很久,看看天色近午,只好隨便攔了一輛出租車。上了車,告訴司機:“去下梅?!?/p>
“去那里做什么?又沒什么好看的?!彼緳C一邊嘀咕著,一邊將車朝市區南面的一條馬路上開去。穿過馬路,車子拐入一條崎嶇的山路,山路一邊是潺潺流水,一邊是茂密竹林。大約開了半個多小時之后,司機指著一個窄小的村口,說:“喏,那就是下梅?!?/p>
下了車,茫然四顧。身后,出租車在村口打了個彎就快速離開了,看來他甚至不指望能從村里拉個把回程的客人。也許,司機師傅并不知道這個村莊的底細,不知道兩百多年前有多少人對這個深山中的村莊趨之若鶩。
下梅的故事太長,長得足夠人們在村子里做上好幾輩子的黃粱美夢,下梅的故事又太厚,厚得我這篇小小的文章只能算一個引子。然而,不管下梅的故事曾經如何漫長,它都是一個沒有續寫的傳奇。
兩百多年前,武夷山就已經是中國主要的烏龍茶產地,所產茶葉不僅通過水路陸路走向全國,還漂洋過海,輾轉到歐洲。下梅村的鼎盛時期曾經是武夷山重要茶葉集散地,村中央的人工運河——當溪,有8個碼頭裝卸繁忙,據崇安縣志記載,當時“日行筏300艘,轉運不絕”。
但大約過了一百多年,下梅茶市隨著時代變遷逐漸衰落。從此以后,美人遲暮,繁華不在。留下的是幾十座精美絕倫的古宅,也留下了許多不愿意遷居他鄉的百姓村人。
沿著村路輕輕走去,一路上盡是整齊然而破舊的店鋪,這些店鋪在陽光下擁擁擠擠地站著,但是,門前行人零落,看上去如同虛設。兩排木樁支撐著兩溜廊棚,廊棚下坐著村中頑童,悠然的老嫗和村夫。廊棚外側,當溪水小心翼翼地流淌著,水面上不時飄過來一兩片殘破的青菜葉子,也飄過來尋常百姓家的細水長流。
當年,滿載茶葉的船只就是從這里出發,一路飄搖,由水路進鄱陽湖至湖口,再溯長江西至漢口,在漢口經鑒定分裝,溯漢水至襄樊,再溯唐河至河南的賒店。到了這里,茶商們改為陸路北上至祈縣。在祈縣,茶葉按商號分配,其中花茶大部分在華北銷售。而那些磚茶和紅茶改運到張家口,在這里改為駝隊運輸,經過1100余公里的漫漫行程至庫侖(今烏蘭巴托),然后再行400余公里到達中俄邊界的恰克圖。恰克圖是著名的買賣城,晉商把茶葉賣給俄羅斯的大茶商,然后再由這些茶商把中國的茶葉轉運到歐洲各國。
這個行程如此漫長,以至于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這就是武夷山茶所走過的路線。通過蜿蜒的茶路,一種來自中國南方山巒中的充滿芳香的葉子,像縷縷清風向四方飄散。
據說當年,下梅的男人們常常為了打點生意而不得不奔波在外,而下梅的女人們,則在各種各樣的等待里,悄然守候著山村的清新和淳樸。作為回報,男人們開始用販茶得來的大筆銀子構建新的房舍。一座,兩座,三座當一座又一座古拙典雅的房子出現在村中的時候,它們已經為下梅曾經的繁華立下了無言的證明。
在這些房子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座精美絕倫的鄒氏宗祠。這戶鄒姓人家當年從江西南豐輾轉來此安家落戶。在下梅從一個普通小村莊變成了繁華茶葉集市的過程中,鄒家貢獻不小。
站在殘破但是依然挺立的宗祠門前,我們真是不能不佩服當年鄒氏家族的精細和認真。作為一座為團結整個家族而建的建筑,那些不厭其煩的層層雕刻,那些寓意豐富的圖案和花草無不顯示著鄒家人的學養和莊重??梢哉f,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座可以在里面念書或者拜祭祖先的功能性建筑了,它是鄒家人為整個家族建立的豐碑,無論什么時候,只要這座豐碑還存在著,祖先的性格和功績就永遠地鐫刻在那些層層疊疊的磚瓦之上。
出了鄒氏宗祠,漫無目的地在村中游走。和很多南方的村莊一樣,下梅的下午是散淡寧靜的。即便有一兩個悄然營業的茶莊,里面的客人也不過三三兩兩。也許,那個和茶葉有關的繁華對于下梅村人來說,本來就是注定破滅的美夢。不過,即便這個夢的破滅帶走了往來如潮的船只,帶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帶走了那些押運大堆銀兩或茶葉的客商,下梅村還在梅溪邊靜靜地站著,寵辱不驚,笑看山花。
即便沉默若此,站在村中的石板路上,我還是聽到了來自歷史深處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