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診測自閉癥推早至二歲
在美國等眾多國家,自閉癥是數量增長最快的幼兒病癥,多于艾滋病、糖尿病及癌癥。
早期診斷有助于自閉癥兒童的早療教育,但根據原有的醫學手段,用以診測自閉癥基礎的泛自閉癥障礙癥候群要到三歲以后才能被診斷出來。
但最近一篇發表在《兒童心理與精神科學》期刊上的研究結果則發現:兩歲大的正常幼兒與自閉癥兒之間已具有顯著發展差異。根據美國肯尼迪克瑞格研究機構的自閉癥與遲緩兒中心主任蘭達博士的研究,家長與醫師可以觀察到的發展警示包括:極少的眼神接觸、誘發微笑(或稱社會微笑)減少、說話減少、社交反應減少,以及語言發展、游戲、自發性社交與持續性社交困難。
而來自密西根大學的另一個研究團隊則認為,他們的研究將能常規性地診斷18個月大或更幼小兒童的自閉癥。
壞消息
孕婦過量吃魚影響孩子智力
香港研究人員發現:孕婦長期大量吃魚,會將攝入的水銀經胎盤傳給胎兒,可能影響嬰兒出生后的智力發展。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人員為期兩年的調查涉及千名新生嬰兒和他們的母親。結果顯示,有25%嬰兒的血液和頭發中水銀含量超出標準。研究人員說,即便是魚所含水銀量均符合安全標準,但是假如孕婦長期、過量食用,則會把水銀經胎盤傳給胎兒,加上新生嬰兒的排泄能力較差,水銀容易積聚體內,從而影響嬰兒腦部發育,使智力發育遲緩。
研究人員提示,女性懷孕期間不要過量吃魚,每月平均吃2至7公斤算是適中。
生物
海豚智商不如金魚
海豚一直被認為智力超群,但南非科學家日前卻發現,連實驗室里的小白鼠和金魚的智力都能超過它。
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大腦演變神經行為科學家保羅·曼戈爾認為,海豚、鯨和鼠海豚的特大體積大腦是溫血動物適應冷水環境的結果,并不是智力的象征。他說,當觀察海豚大腦結構時,科學家發現它的構造并不利于復雜的信息處理。曼戈爾表示,對生物習性的觀察也呈現出海豚的“傻瓜”本質:在海洋館中,隔開不同池中的海豚的隔離物僅高出水面1~2英尺。但它們不會跳出來,因為它們頭腦簡單到根本無法形成這種逃離意識。
曼戈爾認為,海豚在海洋館中跳出水面穿越鐵環的精彩表演,僅僅是因為它們已經習慣于用這種方式獲取食物獎勵——刺激反應訓練被認為是低級別的智力行為。
進化
“光腳矮人”是穴居畸形人
美國專家證實,兩年前發現的被視為新人種的印尼弗洛勒斯人的骨骼可能是天生殘疾但其他方面均正常的穴居人留下的。
距今1.8萬年的弗洛勒斯人化石發現于2004年,當時被一些人視為人類進化史研究中取得的一項重要進步。對昵稱“光腳矮人”的3英尺高的骨骼化石以及在同一地區發現的其他化石的新分析顯示,它們可能屬于身患頭小畸型癥的早期人類,這一病癥致使他們的身體出現反常變化——小腦袋外加其他一些缺陷。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刊登的一份報告得出結論:“這些骨骼化石并不是新人種留下的,而是這個島上一些現代矮人的祖先。這些特征也并非獨一無二,其他現代人中間同樣存在。”
新知
弟、妹更富幽默性
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有哥哥姐姐的孩子更有幽默感,更容易把人們逗樂。
這項由英國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發起的對1000人的調查顯示,在獨生子女中,僅有11%的孩子具備幽默這種技巧,同時卻有超過一半的“弟弟、妹妹們”富有幽默感;“哥哥、姐姐”中,這個比例則為1/3。
懷斯曼教授表示,他的發現符合另外一項研究中的觀點,該研究是關于在家庭中所處位置對性格的影響。“年紀較小的子女要贏得父母的關注,就必須多多少少地打破傳統。他們敢于冒險,也更富幽默感。另一方面,年紀較大的孩子更傾向充當嚴肅認真的角色。而獨生子女則會感覺不需要贏取父母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