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向佛

親欒9歲時,就已立下出家的志向。
他聽說慈鎮禪師精通禪理,就費了好大的勁打聽到他的住處,誠懇地說道:“師父,我要出家,求您為我剃度,收我為徒。”
慈鎮禪師慈祥而驚異地問道:“你這么小個人兒,為什么要出家呢?”
親欒回答道:“我雖然今年只有9歲,父母卻都早已去世,我因為不知道,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為什么我一定非與父母分離不可?聽說學會了禪,就可以解答這些問題,我一定要出家!”
慈鎮禪師爽快地說道:“很好!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慧根,很難得啊!我愿意收你為徒。不過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我就親自為你剃度吧?”
親欒聽后,不以為然地反駁道:“師父!既然答應了我,為什么不馬上剃度而要拖到明天?明天會出現什么情況誰知道呢?我年幼無知,不能保證自己出家的決心是否可以持續到明天;而且,師父您這么大的年紀,您也不能保證是否明天早晨起床時還活著呀。”
慈鎮禪師聽了這話以后,不但不生氣,反而拍手說道:“你說的話完全沒錯。現在我馬上為你剃度吧。不過,你剃度了,并不一定能學會禪。”
[禪意] 人往往能在“做一件事”的初期充滿奮斗的熱情,保持旺盛的斗志,在這個階段普通人與杰出的人是沒有多少差別的。然而,如果到了“做一件事”的最后時刻,頑強者與懈怠者一定會顯示出截然的不同。
細節決定成功
一次,熊女士乘坐某航空公司的航班由青島飛往北京,連要兩杯水后又要求能否再來一杯,還歉意地說自己實在太渴。服務小姐的回答讓她大失所望——“我們飛的是短途,儲備的水不多,剩下的還要留著飛上海用呢!”聽了這樣的話,這位女士發誓今后不再乘坐這家公司的飛機。
一家小小的速遞公司,叫“風火輪”。當滿頭大汗的投遞員從城北趕到城東已是氣喘吁吁,為了保證非典時期客戶的安全,他按公司規定見客戶時戴上了口罩;當他雙手捧起快件遞到客戶手中,說聲“讓您久等了,請把快件收好”而離去時,這個公司在其客戶眼里就像一路飄紅的股票。
[啟示] 小“風火輪”和大公司不可同日而語,但能否爭取到客戶,成敗常常就在細節中。研究失敗的文章很多,失敗的原因也很多,但對細節探討的卻不多。誰會料到關鍵時刻是細節讓企業出類拔萃?也是細節讓企業敗給對手?
公平的種子
有一天,上帝煞費苦心地鉆研制造了一架天平,他想借此來衡量人世間的公平,并絞盡腦汁,用心良苦地尋找一種最標準最公正的砝碼。他順手撿起幾顆石子,依次放上天平左盤,可放上去的石子忽輕忽重,每一個石子自身的“不公平”導致了“公平”的難以衡量。再找其他的物種,仍然未果。但上帝仍初衷不改,一如既往地尋找下去,終于,他發現了克拉。克拉是一種奇妙的植物種子,它自身均勻、精致,每一粒都是0.2克,不多也不少。于是,上帝毫不猶豫地選定克拉作為天平的砝碼,用以衡量公平。
后來,鉆石誠心誠意地向上帝申請,讓克拉做它的單位。鉆石是聰明的,因為沒有公平,再重的鉆石又有什么價值與意義?而公平的價值與意義又遠遠超過鉆石本身。克拉無疑是幸運的,它的幸運僅僅來自自身的公平,0.2克,克拉真小,卻又是如此不可忽視與彌足珍貴。
[啟示] 這個世界沒有永遠成功的幸運兒,與其期盼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不如在心間播種一粒克拉,長出公平的種子。
好行為不如好習慣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復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初讀這句話,頗有些迷惑不解。在“兔子和烏龜”的寓言中,兔子在奔跑這一行為上不可謂不優秀,但烏龜究竟擁有什么取勝的法寶呢?伊索的描述是“它有一往直前的優秀習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兩個哪怕是頂尖的優秀行為終究敵不過優秀的行為習慣。
[啟示] 一兩個優秀的行為可能是孤立的,偶然的,缺乏后繼性的;而優秀的行為習慣才是優秀行為層出不窮的制度性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