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冰 王俊超
中國是世界上鈔票流量最大的國家,也是印鈔大國。但卻很少有人知道,人民幣究竟是怎樣生產出來的。對于頗顯神秘的印鈔人,我們更是好奇不已:每天面對花花綠綠的鈔票,他們真能毫不動心嗎?印鈔員每月能掙多少錢?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不同尋常之處嗎?
王倩就是這樣一個神秘的印鈔廠職工,她的生活跟普通人不知道有什么兩樣呢?

受父母影響,當起神秘印鈔人
王倩,一個開朗活潑、氣質干凈的28歲女孩。能采訪到她還真不容易,還要報請央行辦公廳新聞處批準。這若是在前些年還根本采訪不到呢。為什么那么困難呢?只因為王倩是印鈔廠的職工。
我國的印鈔行業在過去是非常封閉的,甚至連工廠的名稱都使用代號,如北京印鈔廠,原名是“541廠”,上海印鈔廠原名是“542廠”。如今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印鈔業開始緩緩揭開其神秘的面紗,“北京印鈔廠”的牌子,已經堂堂正正地掛在了大門上。
盡管如此,目前我國乃至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印鈔廠,仍不允許公眾進去參觀,不像美國那樣,可以買票游覽印鈔工廠,通過一個與生產車間隔離開來的玻璃走廊,看到美元生產的全過程。
王倩的父親是寧夏人,從北京退伍后被分配到印鈔廠工作。如今,王倩一家四口都是北京印鈔廠的職工,父母是雕版師,她是檢封員,大學剛畢業的妹妹在廠里當秘書。
說起王倩進入印鈔廠工作,還頗有一些偶然的的因素。王倩在小時候也并不知道爸爸、媽媽具體在哪里上班,她老是感覺到他們有一種神秘感。每次填寫父母的工作單位只能寫上一個數字代號,但是這幾個數字究竟代表著什么,王倩卻一點也不知道。有一次王倩問父母到底在哪里上班,父母也許不忍心欺騙孩子了,就在一個星期天經過單位領導同意后,把王倩帶到自己的工作單位,讓她從頭到尾看了一遍人人離不開的鈔票是怎樣出爐的。當王倩看到這些嶄新的鈔票就像印書籍、本子一樣走下流水線的時候,她有些難以抑制住內心的興奮:想不到自己的父母是這樣的偉大,原來全中國流通的人民幣就是經過他們的手生產出來的。從那時候起,王倩也暗暗下決心也要當一名印鈔人,為全中國的人印鈔票,使全國人民都有錢,過上幸福生活。
從此,她經常向父母請教一些金融貨幣知識,并且閱讀了大量的有關金融方面的書籍,通過這些系統的學習她才知道對一個國家來說并不是錢越多越好,貨幣的發行是有計劃、有依據的,否則就會造成通貨膨脹,引起經濟混亂。通過學習,王倩成了一名小經濟專家,經常與父母討論國家的各種金融貨幣政策,并不斷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也許正是由于這個原因,王倩報考了一所金融學校。王倩畢業的時候印鈔廠恰好在招人,王倩參加了應聘,在經過嚴格的選拔后終于如愿以償地進入了印鈔廠。可是,進廠后王倩才發現自己即將從事的工作并不像想象的那么輕松愉快,廠里規定了許多清規戒律。
王倩進入印鈔廠的第一件事,就是學習保密條例:不許到車間別的班組串門,不許對朋友說自己在印鈔廠工作,不許跟人談論關于鈔票印刷的事情,不讓外界知道廠里和自己的情況,哪怕是一個單位的同事也只是互相知道在一個單位工作,但是卻并不知道各自從事的具體工作……為防止自己信口開河,她索性對外宣稱在印刷廠打工,免去不必要的麻煩。
因此從1997年中專畢業后進廠算起,王倩已經整整印了9年人民幣,但許多親友至今仍以為她在“印刷廠”工作,并不知道王倩就是頗具神秘色彩的印鈔人!
丈夫以前只知道她是印刷廠工人
對親戚朋友可以保密自己的工作單位,那如果談了戀愛,對自己未來的丈夫還需要保密嗎?說起這點,王倩就忍不住笑了,原來她跟她的丈夫就經歷過這有趣的一段。王倩跟丈夫認識的時候雙方的介紹人也并不知道王倩具體從事什么職業,只知道她在印刷廠上班,所以介紹人在向男方介紹王倩的職業時,也只能說她是某印刷廠的印刷女工,自然廠名也沒有說,只說了印鈔廠的代號。王倩的男朋友由于不了解我國的金融行業,所以他也認為這是一家普通的印刷廠,并沒有多琢磨。而王倩為了遵守廠里的紀律也一直不讓男朋友(現在的丈夫)到自己的單位接她。為了這點,男朋友還時常半開玩笑地說王倩懂得體貼他,一點不嬌氣,不像別的女孩吵著鬧著要男朋友接送。
直到結婚后好長一段時間了,有一次丈夫有非常急的事情到王倩單位找她,才知道這是一家印鈔廠。王倩真擔心丈夫會因此怪她,怪她對自己最親密的人隱瞞了那么久。可丈夫并沒有因此而責怪王倩,反而對王倩開玩笑說:“想不到我的福分不淺,找了一個財神爺當老婆。”不過玩笑歸玩笑,丈夫還是非常支持自己的妻子的工作,有時候王倩的工作忙,丈夫都是主動地承擔起大部分家務活。他說,跟王倩在一起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了識別假幣的基本知識,現在僅僅用手摸就能夠辨別出人民幣的真假,并且還向同事、朋友傳授這門技術,特別自豪。
或許有人會問,王倩的工作真有那么神秘嗎?她在生產人民幣的所有工序中到底擔任什么工作呢?一張人民幣,從手工雕刻模板到印刷出廠,至少要經過10多道工序。初進廠時,王倩是一名選紙工。人民幣生產的第一個環節就是選紙,工人們在一個大燈箱上,檢查鈔票紙的質量。印鈔紙是一種專門研制的特殊紙張,它除了具有耐磨、耐折、耐酸、耐堿等特點,上面還布滿了用于防偽的水印圖案。由于鈔票紙上的水印是有方向的,選紙工要按照水印圖案的方向摞好紙張,并用打孔機在邊上打孔定位。王倩說:“這個環節絕不能出錯,否則就會生產出水印倒置的鈔票,這種鈔票在印鈔廠是廢品,但是萬一流入市場,在錢幣愛好者手中就成了價值不菲的‘珍品”。之所以價值不菲,是因為印鈔廠質量檢驗之嚴格,使這種廢品流向市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鈔票紙選好以后送到印刷車間,數臺高速運轉著的超級凹印機,就可以把一張張白紙變成人民幣。稍微了解點印刷常識的人都知道,印刷開始時總要經過一番試印,最后才能調整到最佳狀態。但在印制人民幣時,可不能在鈔票紙上做試驗,一般用的都是普通紙張。因為每一張印鈔紙都是有嚴格數量管理的,一張也不能少。如果正式開印后出了廢品,哪怕是揉成了團,也要拿去登記、審查,有一系列的手續!
鈔票印制出來以后,還要經過裁切工序。因為初“出爐”的產品就像人民日報那般大,上面有24張人民幣,這道工序就是把它們裁切開來。最后一道工序就是質檢了,它被稱為印鈔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這就是王倩現在的工作。
剛被調到檢封大廳工作時,王倩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這里特像大學圖書館的閱覽室:一個個半封閉似的工作臺整齊排列著,一個個質檢女工的手里和桌上是一沓沓新版人民幣。明亮的燈光水銀般地傾瀉著,每個桌上還亮著一盞高瓦數的臺燈。燈光對她們很重要,因為要在燈光下檢驗每一張人民幣的質量,比如號碼和文字有沒有印錯,顏色是否均勻,水印有沒有倒置等等,然后剔除廢票。記者禁不住問王倩:“你一天要檢查多少張人民幣?”她回答說:“幾萬張。”
別以為每天經手大把鈔票的感覺很過癮,其實,王倩的工作是十分單調和辛苦的。試想每小時、每天、每月、每年都是盯著同一種畫面反復檢驗,有多少年輕人能耐得住這份枯燥乏味呢?王倩所從事的質檢工作看起來十分輕松,但是責任卻最大,這是產品的最后關口,稍有疏忽就會釀成大的責任事故,所以自從干這項工作的那一天起,王倩連眼睛也不敢眨一下,生怕出現紕漏,王倩說,她感到自己時時刻刻是在替國家和人民把關。在印鈔廠上班的第五年,王倩的眼睛就開始出現異樣,時常感到酸澀、疲倦,并會莫名其妙地流眼淚。年輕愛美的她最喜歡自己一雙秋波流轉的大眼睛,如今這雙美目卻在工作中累出了毛病。而她的幾位女同事才30多歲就花了眼,只能戴著眼鏡工作。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除了要求必須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之外,還必須有一雙靈巧的手。為了煉就一手過硬的手上功夫,王倩曾經拜銀行的出納為師,練習點鈔技術,現在王倩每分鐘可以檢驗200多張鈔票。
經王倩和她的同事們質檢合格的“產品”,點清數目之后封裝進一個個木箱中,然后送到中國人民銀行的“國庫”里。王倩說,只有經央行發放出去,這些“產品”才可以被稱作“錢”。
視捆鈔票如“白菜”,視賭博如猛獸
王倩打趣說,她可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工,因為每天經手的鈔票都有幾百上千萬!而且,她還負責管理一個大得驚人的錢柜,她們整個質檢組的合格產品,都放在這個錢柜里。但實際上王倩又是個標準的窮人,月薪只有1000多元。
在印鈔廠工作,雖然滿眼看見的都是鈔票,但并不是誰缺錢了就可以抓一把拿去花,或者私下多印一些就能輕松當上富翁。事實上,生產數量有嚴格的控制,全廠每個車間都安裝了24小時不停歇的攝像系統,任何時間、任何部門發生的事,都可以從電腦記錄中調出來查閱。王倩她們也只是靠工資吃飯而已。
當問到王倩面對花花綠綠的鈔票,是否也會有怦然心動的時刻,女孩嚴肅地說:“這些成捆成堆的人民幣在我的眼中不是錢,它們就像其它行業工人手中的產品一樣,甚至像農民看著地里的大白菜、西紅柿。我不能把手中的這些錢跟商場中的商品聯系起來,我不能想這些錢可以買多少多少東西……不能做這種聯想,更不能把我生產的產品——錢,跟我的工資聯系起來。我心里只有一個想法:干好活,不出錯。”印鈔業是一個具有獨特企業文化的行業,管理者反復向工人們灌輸這樣一種思想:“你面對的是產品,不是錢。”
工作之余,王倩除了喜歡看小說,聽韓紅和許魏的歌之外,還是個不折不扣的“暴走族”。她喜歡孤身旅行的感覺,在暴走中體驗著放縱腳步的累,在暴走中享受著生活流動的美,并可以用自己的傻瓜相機,捕捉到旅途中無數精彩的瞬間。每當回到家里,將自己的收獲擺了一床一地,仔細欣賞,回味著一路上的種種遭遇和風景,王倩臉上就會漾起開心的笑容。
至于許多年輕人喜歡玩的麻將、撲克牌,卻被王倩視為“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因為廠里規定不許賭博,自從進到印鈔廠上班,她就把與賭博沾邊的東西全戒了,哪怕是純粹的打牌娛樂也不玩。由于工作性質特殊,印鈔廠對工作人員的人品要求很高。一個人賭博時輸紅了眼,難保不會見財起意犯錯誤。雖然借工作之便偷出鈔票的可能性很小,但萬一呢?這樣的事情不是沒出過,幾十年前,上海印鈔廠就曾經槍斃過一個人,他從廠里偷走了幾百元錢,還花了10元買香煙,這就是進入流通領域了,罪加一等!所以印鈔廠有明確規定,無論在家里還是家外,一旦發現員工參與賭博,輕則記過,重則開除!

談及印鈔廠“嚴字當頭”的管理制度,王倩講述了去年發生的那場“事故”。2005年7月,某生產車間發現兩張100元的人民幣產品缺了一只角,這兩只錢角立即引起了上至總公司下至全廠職工的高度重視,可是,個把月下來,這個問題既簡單又復雜,依然難以查清,沒有定論。但事情并沒有就此結束。兩只缺掉的“角”需要領導來“補償”。按理說,出了兩張缺角100元人民幣次品,按1:1扣發領導200元工資已經夠嚴格了,可結果卻是廠領導被扣一年綜合考核獎等獎金上萬元,處領導被扣數千元,該車間的工人被全體“記過”一次。
雖然印鈔廠對工人的管制很嚴厲,王倩的收入也很微薄,但她從未想過離開這一行,因為她心底升騰著一個大膽的夢想——當人民幣設計師!為此,王倩在努力工作之余,還拜到京城一位藝術家門下學習繪畫,并默默地啃著鈔票設計方面的專著。為了有朝一日的飛翔,上進好學的王倩正在不斷豐滿自己的羽翼。
和大多數年輕的都市女孩不同,王倩從不追星,卻視幾位第五套人民幣的設計者為偶像。談及這幾位大師級人物,她一臉興奮地說,他們太厲害了,是中國的“大熊貓級”人才!
業內的人都知道,世界上鈔票防偽技術最先進的是瑞士法郎,可以說瑞郎集世界先進防偽技術之大成,但技術含量高,成本也高,據測算,一張1000元瑞士法郎的生產成本需3.4元人民幣。我國第五套人民幣的防偽技術就是以瑞士法郎為樣板,但我們的生產成本卻低多了。幾位中國設計師的杰作,令瑞士同行都感到吃驚!當被問起我國生產一張百元人民幣的成本是多少時,儼然已是“半個專家”的王倩卻詭秘一笑,避而不談,只說“這是秘密”。
業內秘密不便披露,王倩卻樂意把她的驗鈔訣竅公布于眾,她拿出一張百元鈔票說:“教你一招識別假錢的快捷方法,你不要用手摸,手摸的質感有時會欺騙你,只需看看鈔票上毛主席的頭像,觀察他老人家的頭發,就能辨出真偽。真鈔上的頭發絕對是根根清晰,不會是一綹一綹的,而且每一根都是一筆完成的,線條很流暢。而假錢就不一樣了。”
如今, 王倩仍然每天做著重復的工作,仍然為自己的夢想不斷努力著,仍然每天簡單而快樂地生活著,正如她自己說的,她有一顆最平常的心。